國教院公布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
FB粉絲團經營
,其中高中歷史的中國史,
虛擬主機租賃
,擺脫傳統朝代史鋪陳方式,
關鍵字優化
,改以東亞脈絡敘述,
自然排序
,在學界引發激烈討論。圖為2013年高中歷史課本。 本報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最近大陸、香港、台灣三地都在教育(材)變革,
自然排序
,大陸成立了建政以來的首個「國家教材委員會」;香港新特首則準備將中國史納入中學標準教材內;台灣則是忙著去中國化,刪減中國史專冊。他們都在「做年輕人的工作」。青少年是人格塑造最重要的關鍵期,什麼樣的歷史教育,就會給出青少年什麼樣的歷史認同,並進一步形成什麼樣的民族認同。香港政界與教育界多人批評年輕人不了解中國過去百年的苦難以及香港與中國的密切關係,是因一直沒有把中國史納入中學課程專章,欠缺歷史教育所致,才導致近年一連串由年輕人發起的政治運動以及港獨聲浪。在台灣,歷史教育的改造,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李登輝時期推動編寫國中課程「認識台灣」開始,台灣歷史逐漸脫離中國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到陳水扁執政後教科書進一步把台灣史與中國史分割開來;現在蔡英文執政則是大刪中國史專冊。從多年來各項民調中可以看出,贊成台灣獨立的聲音愈來愈多,儘管影響台灣與大陸關係漸行漸遠的因素不少,但從台灣這一代年輕人全都接受了這廿年來去中國化的歷史教材洗禮,兩者應有極大的關聯性。在大陸,十多年前推動教育改革,各省市版的教材陸續出籠,課程活潑多元,但近年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文言文或紅色教材被排除,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西方作品。有的文章泛宗教化、去意識形態化,甚至違背基本事實和常識,問題愈來愈嚴重,大陸才決定成立「教材委」,負責審查大中小學的課程與教材。大陸新設立的「國家教材委」級別不低,是由副總理(副國級)劉延東擔任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中宣部副部長擔任副主任,多名委員還是中共中央黨校的專家,顯見未來大陸的大中小學教材都將加強意識形態的課程。年輕人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他們怎麼認識自我、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如何認同民族與國家,都在中學至大學時期形成;來自家庭的背景或有一點點不同,但學校一連貫的教育,加上必須死記熟背應付考試,要灌輸一個年輕人的觀點,就在學校的課堂上。兩岸三地政府都在透過教育加強(或改變)年輕人的意識形態,多元變一元,未來幾年台灣「天然獨」對上大陸「天然統」的激烈碰撞將會層出不窮,兩岸關係趨勢下的大局勢恐已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