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戶政系統上線不順,
喜餅禮盒
,民眾指責聲浪不斷,
網站租用
,輿論撻伐。也罕見地引發對於資訊系統委外開發,
調理食品
,與上線面臨問題的高度重視。
系統上線不順,
網站租用
,致政府形象受損,
土魠魚料理
,主政官員,當難辭其咎。但由報端披露之探討,似集中在硬體廠商的不適格、招標方式不允當、測試不周全等問題。看法固有見地,但背後的核心問題,似未被提及。本文謹探討潛藏背後之關鍵,期望有助問題的釐清。
一、過度委外的困境
政府自民國八十七年起,大力推動資訊委外政策,規定各政府機關重大新興資訊業務,以採資訊業務整體委外作業為原則。此政策頒行後,政府資訊部門之設置,受到極大的限制,資訊人員數量亦逐年遞減;然而政府業務自動化,卻隨著科技演進反而急速發展,以致資訊部門負荷沉重。政府機關資訊人員角色轉為以辦理委外採購行政與專案管理之工作為主,逐漸失去技術主控性,委外風險節節高升。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民國九十九年發布之電腦應用概況調查報告顯示,政府資訊人員占公務員之比率已降為為1.49%,而率先引領委外風潮的美國,其聯邦政府的資訊人力比率仍達4.98%。顯示我國政府過度仰仗委外廠商之現象明顯。
民國九十二年政府雖頒布「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推動業務委託民間辦理實施要點」,不再以資訊整體委外為政策主軸,但要點仍特別將「資訊」與保全、工友、司機等工作,同列為第一類須檢討委託民間辦理項目。由此可窺見資訊部門在政府機關內角色之困頓。
委外是資訊業務建構的手段而非目的,任何委外都必須在人力節省與主控性消失的風險間取得衡平。
知名的委外專家克雷波(Klepper)與瓊斯(Jones)即提出,委外的基本原則:「把核心的業務留給自己做,將剩下的委外」,但在我國資訊委外政策,似忽略此一重要原則。
再則,辦理資訊委外,其實是一個槓桿的操作,可稱為「委外槓桿」。委託機關如只想用很少的專案管理人力,去管控一個巨大的委外專案,猶如以一萬元本金,去投資經營一百萬元之生意,其風險之高可以預見。
本次戶政系統再造,採最高規格的委外策略,將專案分成規劃、建置、審驗三個標分別委外。規劃標由資策會承作,建置標由具有舊戶政經驗的資拓宏宇承作,審驗標則由具多次審驗經驗的迪悌公司承做,選商應無瑕疵。
理論上,戶政司應可好整以暇,信任承包商辦理即可。然而呈現之結果,卻是滿城風雨,事與願違。政府機關內資訊人員,未能掌握主控能力影響之重大,在此案充分凸顯。
二、主計部門對於資訊系統成敗具關鍵性影響
戶政系統上線不順利,很多人會問:為何不讓舊系統先回復運作?個人的了解是,新系統係運用舊系統之設備來建置,因此當新系統開始運轉後,主機的檔案與設定,已配合新系統調整,重建舊系統費時甚鉅,致難以回頭。
如當初主計部門能重視此一攸關民生之系統,給予配合建置新系統的新設備經費,新系統上線不順利時,可立即回復使用舊系統。新舊系統之平行測試,亦可落實,應不至造成如此大風波。此點顯未受到政府輿論界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