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天德宮,
排名系統
,擁有全台獨一無二的升降裝置,
台中網頁設計
,洪患來時廟宇可像坐電梯般升高,
網路行銷達人
,最高可升至七公尺。 圖/野人文化提供 分享 facebook 你看過這樣的廟宇嗎?士林的百齡寺,
FB粉絲團經營
,廟底下有四個輪子,
粉絲團經營
,就像攤販遇到特殊狀況可隨時推著走。同在士林的天德宮,則擁有全台獨一無二的升降裝置,水患時廟體可像坐電梯般升高,最高可升到七公尺。許多人以為台灣的宮廟都像鹿港龍山寺或新港奉天宮,有著氣派建築、典雅裝飾。事實上,台灣更多宮廟屬「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有幾坪空間,寄生於都市夾縫中,建築師賴伯威新書「寄生之廟」,記錄台灣卅八種藏身都市的微型廟宇。七年前,在上海工作的賴伯威返台,偶然發現「夾」在環河南路橋下的萬華水濂宮,彷彿「寄生」在橋下與河堤牆間。「這不是違建,那什麼算違建?」四年前賴伯威回台成立WillipodiA都市研究團隊,尋找這些寄生於都市夾縫之中的微型廟。他們記錄了兩百多間微型廟,整理出卅八種類型。「新一代都市之廟,逐漸往只『具備廟的功能,而不具備廟的外形』演化。」賴伯威團隊找到藏身電話亭的台南永康菩薩堂、宛如流動攤販的百齡寺;寄生於公寓鐵窗陽台之間的左營文王宮,彷彿是窗型冷氣放大版。台南永康菩薩堂,直接寄生在人行道旁的電話亭裡。 圖/野人文化提供 分享 facebook 賴伯威說,這些宮廟不到一坪,多半建成於都市完成之前,都市擴張後,又因神明的「指示」留在早已滄海桑田的原地 ,因應變化而瘦身變形,多元又有創意。「年輕世代對廟的信仰需求,似乎不再如前一個世代強烈。」賴伯威表示,微型廟雖是如今台灣都市地景,卻也可能走向式微。他將紀錄結果出版成書,讓年輕世代理解台灣獨特豐富的宮廟文化。士林的百齡寺裝上輪子,可如流動攤販般靈活移動。 圖/野人文化提供 分享 facebook 高雄左營文王宮藏身於鐵窗內的陽台空間,宛如窗型冷氣的放大版。 圖/野人文化提供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