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acebook 觀光人潮海嘯褪去後,
專利核准條件
,我們與在地的朋友重新思考:台灣需要如何的觀光景點?我們又能提供給全世界怎樣的體驗與感動?瑪莉亞颱風襲島前夕,
關鍵字優化
,我來到暌違已久的嘉義茶鄉,
台中飄霧眉
,走訪多年前流連的山村,
斗六新娘秘書教學
,與心心念念的老朋友。 第一站是拜訪近幾年話題不斷,
台中網路行銷
,網路熱搜的梅山太平村,
網路行銷公司台中
,以及藝術大師王文志。熱情洋溢的顏村長帶著我庄頭村尾走了一圈,
商標權
,素樸淡雅的太平老街是適合散步與做夢的所在。循著曲折迆邐的台十八線公路蜿蜒而上,都會塵囂逐漸沒入盎然綠意之中,路旁不時會看見嶄新的旅遊精品販售中心,巨大招牌上展銷女郎的笑容甜美依舊,偌大的巴士停車場卻空無一人,強烈反差讓過路客不禁投以同情的目光。這些銷售名貴紀念品的確為地方帶來不小的財政收益,但在觀光客海嘯褪去之後,現場彷彿諾曼第登陸作戰半世紀後的奧馬哈海灘,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旅人,在落寞與感傷間遊盪。我在阿里山公路五十六公里處的隙頂稍作停留,接受當地茶園的熱情款待。令我意外的是,在茶席上招待我的,除了榮獲神農獎的大姐外,還有一位年僅八歲的小小茶學士。小妹妹告訴我,在阿里山公路沿線及番路鄉的小學生,大概從二年級就要開始學習關於茶的知識,守備範圍從茶種、製茶工序到主持茶席不一而足。一路從茶學士、茶碩士,上國中之前最好能考過茶博士鑑定。看著八歲的她侃侃道出「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明人泡工夫茶、清人蓋茶」的典故,說明高山烏龍茶、金萱的風味特色,同時也兢兢業業,不時偷瞄在旁嚴肅的阿媽,努力地用小小的手掌為客人倒茶。我明確地感受到不同世代,對土地、產業與文化的認同與執著。嘉義縣番路鄉隙頂國小小茶博士茶藝表演。這些通過測驗的小茶博士們,已成為外賓、遊客來訪指定的導覽員及泡茶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那一夜,我就著星火與螢光思考與想像,台灣觀光的現況與未來。的確,即使以最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目前台灣各級所推動的「在地文化觀光」與「生態觀光」,占整體旅遊市場不到百分之七,原因是它的目標與追求高數字、高利潤的傳統產業思維相互衝突,在旅客人數指數上揚,收入倍增的經濟誘因之下,大部分的我們容易傾向以「增量」,而非「增值」來思考營運。當我們落入「高收益」、一窩蜂的思考陷阱時,就無法逃脫討好媚俗的泥沼。瑞士經濟學者約斯特.克里潘多夫(Jost Krippendorf)在分析研究一九七○年代以後的觀光政治後,主張「全球觀光產業」根本不存在,沒有所謂的「國際觀光市場」。他首先指出,永續觀光的基礎必須根植在「它的起源市場」,也就是從每個人對家的原鄉情結。「我的家鄉就只有茶樹、森林、小溪和螢火蟲,但如果沒有了它們,那我們的觀光客還能去哪裡?」大姐認真地告訴我「我不要購物中心,家應該就是家的樣子。」觀光旅遊有許多面向,其中一項,是撩撥你我對「家」的想像與渴望。我在義大利南部的阿瑪菲海岸、在法國南部彼得.梅爾筆下戀戀不捨的普羅旺斯、英格蘭的科茲沃,都看見支持與尊重當地生活型態的觀光事業,在地居民持續向世界發信,做的不是「本土化」或「國際化」,而是「我們在這裡做什麼?」吸引全世界的,是因為「如果我也可以住在這裡,那該有多好!」的想像。為我主持茶席的小妹妹,讓我感受她對自己家鄉文化的投入,更讓我們看見台灣觀光的可能與未來。(作者為旅行作家、電視節目青春愛讀書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