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循環再利用,
專利授權
,不僅可解決環保問題,
港都
,更有極大的經濟效益。 工研院╱提供 分享 facebook 20年前,
公司名稱商標
,現任工研院材化所副組長、當時還是個工程師的洪煥毅,
富岡漁港接送
,在廠商邀請下,
台中網頁設計
,走進了一個外觀平凡的房間。廠商卻告訴他,
整合行銷公司
,房裡堆放的物品,
專利鑑價
,有著台幣20幾億的驚人價值。原來,
關鍵字排名
,斗室裡四面櫥櫃滿滿堆放著的是一罐罐的液晶;單單1克的液晶,
商標權
,便可賣到5~25美元。這個經驗,開啟洪煥毅對液晶相關領域研發的起點。液晶廣泛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電視、電腦、手機或平板,螢幕都採用液晶填充面板。身為全球液晶面板重鎮的台灣,每年產出數億片液晶面板,但同時也有數千噸的液晶面板遭到廢棄。洪煥毅指出,液晶除單價高,當中更含苯環、鹵素等對環境有害的成分,且因結構極度穩定,即使掩埋也萬年不壞。若能循環再利用,不僅可解決環保問題,更有極大的經濟效益。他帶領的工研院研發團隊,正是以「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於今年入圍有「科技界奧斯卡」美譽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由於液晶是液體,製作面板時,會用兩片玻璃基板將液晶封裝起來,因此後續處理時,必須先將廢液晶與廢玻璃基板完全分開。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與環保署的支持下,「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將兩片封裝液晶的玻璃基板分離後,用濕式循環萃取法取出液晶,再透過蒸餾、吸附、過濾等重重技術程序,將液晶中所含的微量雜質一一去除。液晶為客製化產品,市面上常見的液晶共有一、兩百種,每種液晶又分別由十數種化學成分組成。研發團隊透過多年來不斷的試驗,抽絲剝繭出各類型液晶的組成,再一步步找出純化及再利用的方法。目前此系統已實際應用於面板大廠,協助廠內廢液晶面板進行再利用。此項技術不僅可達成近乎100%的廢液晶循環再利用率,廢玻璃基板也不浪費,運用奈米科技將面板改質後,所製成的玻璃奈米孔洞吸附材料,對廢水中的重金屬有很強的吸附力。以銅離子為例,每公克的玻璃奈米孔洞吸附材料可吸附47毫克銅,非常適合處理國內大量含重金屬的電鍍廢水。而這個吸附廢水的材料經提煉後,可再重新使用近20次,讓不起眼的面板玻璃,搖身一變成為高價值的環保尖兵。隨著近年循環經濟議題興起,工研院所研發出的廢面板液晶再利用處理系統,讓產業有著生生不息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