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LED看板提供多種語言說明。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前幾天我到新北市搭公車時,
排名系統
,見到一對老夫婦在公車站前等了快二十分鐘。上前詢問,
排名優化
,他們想搭的公車班次並不少,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以手機App查了一下,
SEO
,在他們等候時,
網路代銷
,已經走了兩班。他們告訴我:「現在要分辨來的車是哪一班,
自然排序
,好難。」我觀察了一下狀況,
SEO達人
,現在雙北市的公車幾乎都換上了LED看板,而標註路線的數字字體不一致;加上現在又以紅框標註有轉乘優惠,壓縮了數字的顯示空間,更難以辨識。可能知道紅框意義的人不多,一旁起訖站的空間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顯示著「轉乘優惠」,又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顯示「經過新北聖誕城」,結果導致乘客要辨識來的是哪一班車,還不如透過駕駛座前的壓克力看板還方便許多。 這是「活用數位技術可行性,結果弄巧成拙」的常見狀況,還可以再舉一個案例。今年因為行動支付的普及,許多速食店紛紛裝上了自動點餐機,用意雖好,但介面的設計太過於複雜,列出了所有可供挑選的主副餐,卻讓人找不著自己想挑的品項。我曾遇過顧客在使用時,櫃檯服務人員反而請他到櫃檯點餐,說「這樣比較快」的狀況。數位看板可以即時更換、容納更多資訊,是技術上提供的可能性與特質。但是為了活用這項特質,塞入更多資訊反而影響事物的本質與目的,是導入數位技術時常見的錯誤。所以才有針對數位使用者體驗的設計專業顧問這門行業誕生。台北市近年公車站逐步導入大型液晶看板,但除了播放更多廣告影片之外,似乎不能帶來更多優於一旁印刷版路線圖的好處。如果這些裝置能夠念出哪一班公車即將到站,提供基本的輔助功能,或許還有著耗電之外的意義。台灣公共空間的數位化來得又快又急,但看來還缺乏以使用者需求為基礎的設計思維,希望未來能夠看到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