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
客製化網頁
,就在復興航空驚傳澎湖空難的哀傷時刻,
台中操作排名
,勞動部長潘世偉因被爆與女部屬不倫戀而請辭。上周蔣偉寧因論文假審查風波去職後,
主機代管
,教育部長的懸缺至今尚未找到適當人選填補,
網路代銷公司
,如今潘世偉又因緋聞事件去職;此時此刻,
網域申請
,「學術內閣」的形象已陷入聲譽破毀之境。
馬總統執政六年多來,偏好從學界拔擢人才入閣,比例之高,居歷來之冠。然而,在馬總統任內,學者閣員因各種形象問題或政策爭議而去職者,也是歷來之最;而且,其比例之高,已足以毀掉「學術清流」在民眾心中的傳統印象,甚至危及民眾對馬英九「知人善任」能力的評價。
撇開劉憶如、楊志良等因政策理念不合而掛冠者不談,馬政府任內因品德或操守遭到質疑而下台的學者閣員,接二連三。舉其大者,例如:二○○九年,政務委員朱雲鵬被爆「蹺班把妹」主動請辭;二○一二年,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被爆「師生戀」而去職;二○一三年,甫就任國防部長六日的楊念祖,因著作涉及抄襲而下台;今年四月,政務委員兼工程會主委陳希舜,被爆料在學運期間頻頻出入同校美女教授香閨而去職;上周,教長蔣偉寧因涉及掛名假審查之論文而去職;這周,勞動部長潘世偉則因安排學生擔任貼身秘書並在下班後密集探訪,被指「不倫戀」而請辭。今年,僅四個月即折損三閣員,頻率空前。
上述之事例,有輕有重,難以一概而論,其情節也未至貪腐、瀆職、賣官之惡劣地步。但無論如何,政務官的基本操守首重誠實與節制,總統及閣揆之所以不斷從學界延攬人才入閣,除了考量其專業能力,必定也是看中學者之品高自持,故而特別借重;否則,主政者從嫻熟政策的事務官中挑選人才即可,何必大費周章?然而,如果萬中選一的教授閣員,人格操守不登大雅或不堪檢驗的比例竟如此之高,總統對他們的器重與破格拔擢,豈不輕薄了國家名器?
更讓人憤怒的是,馬政府因施政表現欠佳而陷於困境,已非一朝一夕;而內閣閣員竟不深自惕厲,秣馬厲兵,施展作為以求挽回民心,卻反而利用權力在婚外情中尋奇獵艷。這樣的人,究竟有幾分心思放在工作上面,不能不令人懷疑。尤讓人扼腕的是,前一位教授閣員才因不倫戀下台,時隔三月,馬上又有部長步其後塵;難道說,這些學者連一點自我警惕的意志都蕩然?
進一步看,也正由於教授閣員的「出軌率」和「肇事率」太高,不能不讓人懷疑馬政府用人、選才的眼光大有問題。眾所皆知,內閣政務官的進用,取決於閣揆者少,取決於總統者多,馬、扁兩朝率皆如此;而馬總統用人,一直高度倚賴智庫及若干藍營學界大老的推薦,也造成了政務官過度偏倚某些體系人馬的問題。簡言之,人才的晉用管道過於狹窄,導致施政理念過度均質化,不僅缺乏開創思維,甚至衍生近親繁殖、派系排擠的問題。這些,反映在內閣施政的拙於辯論、膽識不足,後果其實已極明顯。
對此,本報近年曾一再提出呼籲,認為抱著「過水」心態的學者頻繁入閣,以取得政務官資歷為已足,隨時可將返校任教當成「退路」;長此以往,其實只是犧牲了決策品質,並無助建立政務官的責任倫理。從行政面看,教授從學界轉入政界,通常需要相當時間才能熟悉實務、了解程序;而許多人一等借調期滿即返回教職,他們能帶給行政部門的新觀念與新作為有限。從政治面看,多數入閣學者直至卸任都抱著「客卿」心態,不願涉入政治辯論,遑論接受徵召參選;在這種心態下,當學者的比例過高時,極可能悄悄銷蝕政黨政治的精神,讓內閣施政變得與政黨競爭脫節。畢竟,民主政治的維繫,需要更多具有「政治作為一種志業」的人的長期參與,而不是業餘人士的短期玩票。
蔣偉寧請辭後,社會一片檢討「學閥」之說;此際教授部長潘世偉請辭,不啻又是對「學官兩棲」操作的一記打擊。在重新提名前,請馬總統好好思考:是誰向你推薦了這些操守堪虞的學者入閣?在僅剩不到的兩年任期,你還有餘裕提名更多學者入閣見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