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賴清德(右)昨在立院備詢表示,
烏龍拿鐵
,他沒有強壓觀塘案的環評委員。左為環保署長李應元。 記者曾學仁/攝影 分享 facebook 這年頭,
關鍵字排名
,運動競賽有國家隊,
膠原蛋白食物
,產業的國際競爭要有國家隊,
台中婚紗攝影推薦
,股市大跌有國家隊進場護盤,
關鍵字
,連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也不例外;從古到今,
電動車電池
,國內環評的國家隊一直都在,
高雄旅遊介紹
,只是以往都是潛水式運作,
膠原蛋白
,最近在桃園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評案中公然浮上水面,
SEO
,且一出手就驚駭各方。先看「程序正義」。這次觀塘接收站開發案環評大會,由七名官派代表和三名專家委員勉強湊足開會門檻,由於反對開發的委員都沒出席,沒有過往激烈的辯論,動用表決結果,竟是六張官派代表對兩張專家委員的廢票,專家委員的意見完全消音,環保署事前還用新聞稿為中油提出縮小開發規模的作法「美言」,官方赤裸裸、一面倒護航政府主導的開發案,相當罕見。 環保署主導環評大會流程,不知道是高層壓力使然,還是文官經驗不足、缺乏傳承,導致過程粗糙,處處顯露政治黑手的斧鑿痕跡;如今環保署被輿論罵為「環害署」,只是剛好而已。環保署主責環評的相關官員應該翻開環評法第三條,以及過去創設環評制度的立法初衷,之所以規範環評委員會的專家學者不得少於委員會總人數三分之二,且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開發單位時,其機關委員應迴避表決,主要用意就在避免政府的手伸進環評,而台灣環評有全球獨創的否決權制度,也靠專業和科學讓政府能自我節制,讓環保意識不致無限上綱,也能矯正政府部門長期重期經濟、輕環保的弊病,但觀塘案的過程與結果,幾已宣告環評制度壽終正寢。熟知環評的人都知道,國家隊一直都在,但即使在馬政府時代的國光石化案,承受來自綠營極其沉重的社會壓力,前環保署長沈世宏仍把環評爭議拆成五項子題,逐一交由專家會議開了十幾場,至少走完程序正義和專業充分論辯這個必經之路,雖然最後國光石化案胎死腹中,過程仍光明磊落。民進黨執政下的環保署,用觀塘案再次證明全面執政就是全面鴨霸,連基本的程序正義都可以不顧;這支國家隊殺了環評公信力,可以想見,環保與經濟發展將陷入另一輪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