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禮夫人為人類社會做出偉大貢獻,
主機代管
,但在歷史上依舊沒有自己的「名字」。 圖/擷取自維基百科 分享 facebook 教育部課審大會討論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課綱,
漸進式排名
,通過未來呈現發展史時,
網站租用
,必須涵蓋不同族群及性別平等概念。有課審委員舉例,
社群行銷達人
,「居禮夫人」應回歸本名,
網站優化
,而不是以附屬式稱謂出現在教科書。有人認為這是進步的做法,
便宜網站
,但也有人擔心矯枉過正,「居禮夫人」會不見了?由於輿論有不同看法,教育部隔天馬上緊急澄清,強調會以國家教育研究院翻譯為主,「居禮夫人當然是居禮夫人」。但國教院昨天又表示,將全面檢視外國學者姓名翻譯,以符合課綱「落實性平教育、破除性別刻板印象」的精神,形同「打臉」自我退縮的教育部。 「居禮夫人」的正名風波,其實也挑戰我們的因循故舊與習焉不察。例如,有高中老師認為自然課綱討論性別議題「不是太重要」,也有老師擔心像居禮夫人這樣著名的科學家「若換名字,學生可能不熟悉」。然而,性別平等已是普世價值,豈能因社會人文或自然科學有所區別?而且正名不等於改名,還其本來面貌,不也是科學最強調的「求真」精神嗎?事實上,出生在波蘭的她,波蘭名為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a Skłodowska-Curie),一般教科書也用瑪麗.居禮(Marie Curie)來介紹她的事蹟。儘管她與先生皮耶.居禮(Pierre Curie)一起獲得諾貝爾獎,稱作「居禮先生」及「居禮夫人」也有助區辨兩人,但好記、好叫之餘,仍不該忽略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絕非僅附屬於先生。科學史上還有一位「布爾夫人」(Mary Everest Boole, 1832-1916),她的先生布爾(George Boole)正是發明「布爾代數」、作為現代電腦運算基礎的英國數學家暨哲學家。「布爾代數」以數學和邏輯的結合改變世界,固然成就非凡,但布爾夫人也是一位自學有成的數學家,可惜當時年代並不允許女性取得學位或在大學任教,她只能在圖書館工作。儘管如此,她仍展現對數學教育的熱情,所著「代數的哲學與趣味」一書,既讓現代歷史家一窺廿世紀初期數學教育面貌,也使她成為現代女性主義者眼中的楷模。同叫瑪麗的「居禮夫人」及「布爾夫人」,或因時空、或為便利,都被喚作「某某夫人」,但她們的成就與貢獻,難道不值得以本名傳世?即使目前仍然有人選擇冠夫姓,但不可否認,現今早已不是「以夫為貴」的時代,過時的名稱也需要轉型正義。就算「居禮夫人」一時難以改口,切莫忘了她是獨立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