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昨天上午在文化產業創意園區,
,舉辦全國古蹟日啟動儀式,
,文化資產局副局長粘振裕、市長黃敏惠及各縣市文化局處代表,
,共同拉彩帶啟動,
,宣告活動主題「走訪古蹟,
,輕鬆了解台灣史!」正式起跑。
啟動儀式由火焰舞蹈團員動感活力「家將舞」暖場,
,帶動會場氣氛,
,接著各縣市代表依序上台,將各地代表古蹟照片,懸掛古蹟樹上,再由市長與粘副局長,將燒烙北門驛圖像檜木置放台上,點亮古蹟樹,最後與來賓及縣市代表共同拉彩帶;儀式結束,73歲南管藝師蔡青源帶領弟子演奏表演。
嘉義市獲文化部補助,15日至22日活動期間,邀民眾到嘉市進行古蹟之旅,15日在百年嘉義公園舉行,當日在國定古蹟嘉義舊監安排解說服務,另在史蹟資料館有系列講座及老照片展。
21日安排民眾免費搭阿里山小火車,同時到文化產業創意園區、菸酒公賣局嘉義支局,欣賞古蹟歷史建築,民眾15至22日到嘉市12處古蹟、6處歷史建築等任3處打卡,或蓋3個活動戳章,可獲得精美小禮物。
黃市長說,全國古蹟日將各縣市古蹟串成美麗珍珠,歡迎民眾走訪嘉義市區景點古蹟。
活動詳情可上文化局網站查詢http://www.cabcy.gov.tw/oldtime/。,
紡織股王儒鴻(1476)昨(12)日受惠於台股大盤加持以及信心回籠,
,開盤不到1小時即完成填息,
,法人認為,
,大盤連帶效應以及買盤逢低進場,
,凸顯出市場仍對儒鴻有信心,
,為今年以來紡織產業頹靡氣氛打入強心針,
,預料後續聚陽除權息有望帶動正面效應。儒鴻今年配發現金股利10.5元,
,除息參考價為292元,昨日除息日開盤即一路上揚,盤中一度上漲14元,最終順利站上300元大關,收在303元,上漲11元,漲幅3.77%,外資最為捧場,買超張數為582張。儒鴻迅速填息讓法人相當驚訝,主因現階段儒鴻基本面尚未明顯改善,市場解讀為買盤逢低進場,此外,由於大盤指數相當強勁,部分資金也轉入運動類股,促使儒鴻除息首日順利完成。儒鴻董事長洪鎮海日前說過,雖然上半年公司營運遇亂流,但是仍會投入新品開發,這兩年將投入6億元購賣新機台,專攻在電腦針織緹花,新機台每日產能僅70至80公斤,為滿足品牌商產能規模,儒鴻必須購置大量機台因應。預期新品有望在第4季出貨,將有助於恢復正常營運水準,此外,通路品牌客戶庫存調節將於第3季暫時告段落,這些訊息釋出後,部分觀望,部分則在除息日進場。儒鴻填息達陣,讓今年低迷紡織類股氣氛為之一振,聚陽受惠於比價效應,昨日也上漲10元,收在160.5元,漲幅約6.64%,成交量5,056張,創近十個月新高。聚陽規劃8月4日除權息,該公司今年配息9.52元、配股0.35元,是否可以在除權息首日就完成填權息,將有待關注。,
台鐵發生普悠瑪號翻車,
,造成18死、190人傷的嚴重事故後,
,其人力不足、車輛老舊、路線不佳的長年積弊,
,終於受到各界正視,
,行政院甚至強烈表達要改革台鐵,
,而要改善這條全長1,
,000多公里的環島國家鐵路網,
,除了結構、制度調整外,
,挹注大量的資金是少不了的,
,因此,政府應思考暫停遍地捷運開花的軌道前瞻計畫,集中資源全力拯救長達131年歷史的台鐵。台鐵目前平均每天搭乘人次多達63萬,由於路線長、班次多,而車輛、電車線、其他設備老舊,小狀況不斷,但一直未能徹底改善,頗有得過且過的感覺。 現在台鐵的積弊在普悠瑪號翻車後,一一被挖掘出來,行政院也首度降轉政務次長要去整頓台鐵,但除了新局長進駐,投注大量資金來補足台鐵人力、快速汰換老舊設備,才是挽救台鐵、還給人民交通安全的重要一步。,
柯辦消息人士昨證實,
,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小內閣有新人選,
,兵役局長將由綽號「白毛將軍」的陸軍副司令傅永茂中將接任。
傅永茂在扁政府時期,
,曾在總統府與官邸服務四年,
,這次獲邀新職,
,據傳出自柯團隊中的昔日府方幕僚建議。
傅永茂是陸軍官校六十七年班畢業,
,二○○七年底接任八軍團副指揮官、晉升中將。馬政府時期,
,歷任國防大學副校長、陸軍副司令等職。
傅永茂前額中央有一道明顯白髮,
,綽號「白毛將軍」。政壇傳說這是「有貴人相助,
,亦可帶富貴給人」的福相,因此備獲相信命理風水的陳總統重用,並且長期將其留在身邊。
據指出,傅永茂十二月三日向陸軍司令嚴德發報告生涯規劃,決定提前退伍。軍方對此樂觀其成,因為一來協助人事流動,同時有「自己人」加入柯市府,也有助減少未來溝通的隔閡。,
反南鐵自救會昨天新年聚會,
,祈盼市府不要拆他們的家園,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也到場支持,
,重申「反對鐵路地下化、贊成高架化」的主張。
蘇煥智表示,
,鐵路地下化之後,
,最怕地震讓土壤液化造成房屋倒塌,
,「高架化」才是最能兩全其美的做法,
,蘇認為高架化的工期較短,
,且能化解反鐵路東移的紛爭。蘇指舊市區要振興的方法,應是聯外交通要儘快改善,以吸引更多外縣市遊客到台南,他提議鐵路高架化後,公有地能作為停車場,以便遊客使用。
但交通部鐵工局指出,市區高架化工程所需用地較地下化工程所需用地略寬,反而須多增加土地徵收及民房拆除面積,更多居民受影響,經費也更高。,
幾年前,
,因為十二年國教實施問題,
,筆者有幸獲邀,
,代表教改論壇進入總統府,
,出席部會首長會議。在近兩個小時的會議中,
,筆者十分驚訝地看到兩位重量級的閣員,
,面對十二年國教問題發言時的憂心忡忡。事後私下詢問,
,才發覺原來閣員們也是即將參加十二年國教學生的家長,
,難怪焦急之情溢於言表!
同樣的,
,許多研究調查都指出,升學壓力是造成台灣家庭痛苦指數之一,尤其是國中生家庭,必須一起承受課業壓力和經濟負擔,半數家庭為了配合孩子考試,會優先排擠娛樂或生活開銷。
因此,看到教育部吳思華部長與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因對十二年國教入學方式,超額比序中的三等級、四標示與十級量尺分數,出現不同意見而不歡而散,其實正反映出上述身兼閣員與家長的矛盾心理!
尤其,為什麼十二年國教第一次試辦之後,所有的爭議幾乎都集中在基北區的入學方式上?為何基北區以外的家長與學校,並未出現太多反對教育部目前作法的聲音?其實這牽涉到整個基北區的高中職學校資源分配,與都會地區家長對於子女升學重視「有效又公平」等心態,尤其後者已非教育主管單位能夠管轄與主導了。所以當重視民意的民選市長,遇到必須為全體國民負政治責任的部長時,雙方立足點自然有所落差,很難取得共識,早已預料之中。
為此,筆者與教改論壇多位學界同仁建議:何妨讓十二年國教採取教育部與基北區兩套制度,用「一國兩制」試辦到一○七年十二年國教課綱正式實施的階段。在此期間雙方繼續溝通與檢討,說不定可以找出更符合十二年國教精神與民意期待的方法。
畢竟類似的教育政策「一國兩制」遠在一九九○年推出的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簡稱「自學方案」),就有前例。該方案最初構想就是希望為日後「免費而強制的十二年義務教育」作準備。後來受到立法院及民間團體的反對,於是教育部宣布暫緩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而由台北市、高雄市及金門等六個縣市試辦,因屬試辦性質,各縣市的辦理模式皆不盡相同。其中,台北市甚至試辦長達十三年之久才結束。另一個「一國兩制」的案例,是郝龍斌市長所主導的九年一貫課程中的一綱一本,也與教育部的一綱多本政策有所不同,實施幾年後,最後回歸到一綱多本的教育專業上。
為了讓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前,有一個安定人心的土壤,讓十二年國教可以回歸免試、就近入學及適性揚才的初衷,何妨先一國兩制試辦,或許不失折衷之計!,
中共全國人大台灣代表昨天紛紛建議大陸修改頒布實施已十九年的「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將大陸「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等對台政策具體入法。甚至可將保護範圍擴大至所有在大陸長住的台灣民眾,
,並更名為「台灣同胞權益保護法」。據稱,
,修法工作已納入本屆人大的工作日程。
「同等優先、適當放寬」是大陸對台招商引資的基本政策之一,
,大陸從中央到地方歷年來推出的各項惠台措施,
,如台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門檻低於其他外資銀行,
,去年開放台灣居民個體工商戶,
,給予台灣農漁產品進口快速通關優惠等等都是。
一九九四年通過並實施的「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也常被稱為「台商投資保護法」,
,過去幾年關於修法的呼聲就不斷,
,上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曾於二○一○年初組成「執法檢查小組」,針對該法實施情況檢查。
昨天下午全國人大台灣團進行小組討論時,人大代表、台盟雲南省委主委楊曉紅指出,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頒布實施近廿年,應當「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例如應將大陸對台商繼續執行的「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等政策,直接體現在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中。另外,包括上海同濟大學建材所所長張雄、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的妻子陳雲英等也持相同看法。,
新政府亞洲矽谷計畫更名為「亞洲.矽谷」後,
,計畫不再像以前言必稱桃園,
,市議員謝彰文擔心市府已投資,
,中央如果變更計畫,
,經費將打水漂;市長鄭文燦強調:「創新不限桃園,
,但矽谷無法複製」。謝彰文說,
,桃園正處於歷史關鍵期,
,明年中央編列近330億,
,投資「亞洲.矽谷」、生技醫藥、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及國防產業5大創新產業,但以前必提桃園,如今卻沒有特別指名,「計畫是不是有了變化」?「不要讓市政府經費成為焰火式投資!」謝彰文說,當初中央選定桃園作為亞洲矽谷基地,是因為航空城、工業產值等因素,認為桃園有絕對優勢,但桃園缺水、缺電、缺人才、缺資金,專家學者質疑花太多經費圈地建管,都不看好。她質疑「亞洲矽谷」和「亞洲.矽谷」差別這麼大嗎?過去都以桃園為主,如今卻失去許多機會,「請中央不要初一、十五政見不一樣」。鄭文燦說,航空城和亞洲矽谷是雙引擎,是帶動台灣下階段發展的火車頭,桃園的優勢在於資通訊產業集中,外縣市無法取代,「創新不限桃園、矽谷無法複製」。他認為桃園水電條件未來將是最優,有板新供水、大潭電廠供電;而且桃園推動航空城,「未圈地也未開闢園區」,有的人不了解才這麼說。,
封測大廠矽品(2325)今天舉辦法說會,
,以新台幣30.3元兌1美元計算,
,預估第4季合併營收將落在197~210億元,
,季減3~9%,
,毛利率估23~25%,
,低於上季25.6%的水準,
,營業利益率估14~16%。
矽品第3季合併營收為216.52億元,
,季減1.3%;合併毛利率為25.6%,
,比今年第2季25.8%,下滑0.2個百分點;合併營益率為16.7%,較前一季18%,下滑1.3個百分點;稅後獲利32.57億元,較前一季33.71億元,下滑3.4%,每股稅後純益1.04元,略低於上季的1.08元,但符合預期。,
緬甸籍的31歲記者瓦隆(Wa Lone)(左)和27歲記者喬索歐(Kyaw Soe Oo)(右)。 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緬甸警方今天向法院正式控告2名路透社記者,
,違反殖民時代訂定的緬甸國家機密法,
,定罪後的刑期最長可達14年,
,檢方也有意起訴,
,引發外界群起呼籲立即釋放這2名記者的聲浪。法新社報導,
,同為緬甸籍的31歲記者瓦隆(Wa Lone)和27歲記者喬索歐(Kyaw Soe Oo),
,2017年12月遭到緬甸警方逮捕,
,理由是他們自共進晚餐的2名緬甸警員取得機密文件,
,因而違反「政府機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該法最高可處14年徒刑。這2名記者原本在緬甸北部的若開邦(Rakhine)報導軍方的迫害行動。自2017年8月以來,
,這類行動已使約65萬5000名洛興雅(Rohingya)穆斯林人口外逃至鄰國孟加拉。緬甸地方法院法官今天表示,警方根據「政府機密法」中規定不得「獲取、收集、紀錄和公開(可能)有利敵人的…任何官方文件或資訊」條文,正式對這2名路透社記者提告。2人將在23日再次出庭應訊,屆時法官將按照隱晦的緬甸法律系統決定是否受理。路透社表示,他們對於緬甸當局企圖起訴這2名記者感到「極度失望」。該社總編輯艾德勒(Stephen J.Adler)說:「我們認為此舉完全缺乏正當理由,這是對新聞自由的公然攻擊。」今天赴法院採訪的記者,全都身著黑衣抗議同業遭到逮捕,他們並高舉「新聞工作不是犯罪」的標語。美國駐緬甸大使館也率先對起訴行動表達失望,同時呼籲「立即釋放」2名記者。使館發布聲明表示:「民主政治若要成功且蓬勃發展,必須讓記者能夠從事他們的工作。」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也稱,這2名記者被當成對其他記者殺雞儆猴的「代罪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