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台,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要平常心看待,
,但包括但依然有與民進黨政治立場相近的青年團體及台聯黨,
,用激烈手段台表達立場。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批評,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玩弄兩面作法,
,一方面討好中共,
,對內騙選票,
,一方面又要討好抗爭群眾,縱容鬧事。
陳以信批評,張志軍來台期間,少數抗議民眾與學生,接連以肢體暴力、扔擲油漆、封鎖道路等方式,刻意挑戰公權力執法,這些暴力作為,都應該被社會嚴厲譴責。國民黨並重申,警察執法就是公權力的象徵,不該被政治汙衊為國家暴力,因此支持警察依法維護社會秩序。
陳以信並批評蔡英文及高雄市長陳菊在玩兩面手法。蔡英文一方面說願「抱持開闊的心胸」與對岸官方交流,釋放兩岸和解討好中共的訊息,一方面又要討好抗爭群眾,不譴責暴力,只譴責維安。
陳菊則是一方面說來者是客,但是卻又縱容警力部屬不力,而且身為高雄市長,自己警察遭遇抗議群眾攻擊,她不僅不挺警察,現在竟然還回過頭來說要檢討警察,這種大家長實在令人感到心寒。
國民黨立委林國正則認為,蔡英文還是被深綠綁架,民進黨在張志軍來台前,就有黨代表提出凍結台獨黨綱,卻還是不敢變成討論提案。由此可知,蔡英文講不排除跟張志軍見面,只是為了爭取2016執政,講給一般人聽的場面話,但與實際黨的政策,還是有落差。
國民黨立委吳育昇也說,民進黨現在在測試,當他找不出自己的思維,可以取代國民黨建構的兩岸戰略,兩手策略就是目前民進黨唯一能採用的方法,但是恐怕維持不久,因為民進黨不是真心想要和大陸理解互動,去突破台獨意識形態,只是想跟大陸保持新的交流,好說服台灣選民,取得選票。
吳育昇說,民進黨在處理暴力問題時,居然是檢討警察,而不是譴責暴力行為,相信張志軍也看的出來,民進黨沒有突破性的兩岸路線檢討,只是層次很低的應付性作為,繼續縱容台獨派系出來鬧事。吳育昇提醒民進黨,長於鬥爭的共產黨,難道會不了解民進黨鬥爭的策略?,
學生「反服貿占立院」已九天,
,昨天終於出現化解僵局的契機。馬總統願不設前提與學生會面,
,學生第一時間同意,
,但隨後又質疑總統尚未展現誠意。對話機會稍縱即逝,
,雙方都該先放下堅持,
,爭議才能早日落幕。
上周五,
,行政院長江宜樺前往抗議現場與學生接觸。但雙方各說各話,
,終致不歡而散,甚至演變出隔天激烈的占領行政院。當時的僵局起於:反服貿學生要求「退回服貿」,江揆坦言無法撤回,此為意料中事;對學生要求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他也表示「沒有必要性」。這凸顯現出政府強硬立場。
現在的情形,若希望不要重現上周五「見了面,鬧更僵」,馬總統和學生之間,彼此都應傾聽對方訴求,而不是以個己立場斷然否決對方。
兩岸服貿協議本來就是高度爭議的題目,這次學生占領立法院,導火線除了是國民黨立委張慶忠的「關鍵30秒」之外,學生認為國會審查兩岸協議缺乏具體規範,也是主因。換言之,朝野迄今對程序問題都扯不清,遑論進入實質審查,也難怪王金平主持的朝野協商一再破局。而工商團體昨天提出的六項建議,都是化解爭議的良善建議,也代表了民間存在著希望建立國會監督機制,也希望學生停止抗爭的聲音。
這些聲音,學生聽見了嗎?馬總統聽見了嗎?面對這些「也是公民」的民間團體訴求,雙方都應反省一下自己「口中無前提,心中有前提」的僵化立場。馬總統宣稱「不設前提」,卻不願放手讓國民黨立院黨團與在野黨團全力達成協商,也絲毫不對「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鬆手,如何讓學生感受誠意?而學生既然爭取到與總統對話機會,卻又堅持退回服貿的底線,雙方如何能有交集?
這波風潮演變至今,已造成朝野、官民對立;教育行政體系出現「蹺課」或「罷課」之爭;網路上有臉書引爆「互刪好友」風潮,更造成人際關係的撕裂。台灣民主要就此「停格」嗎?和解契機好不容易出現,若要避免零和賽局,口中「不設前提」的雙方,都該先真正放下「心中的前提」。,
有綠委提案修改核管法,
,增訂「五十公里逃命圈公投條款」。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支持,
,她並說,
,逃命圈公投屬「限制性公投」,
,政治學教科書定義是特定範圍內的公投,
,議題仍屬全國性事務,
,但基於對少數人保護、攸關個人價值及生命安全時就可用限制性公投處理;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是否獨立屬全國議題,
,最後僅魁北克五百多萬人公投決定。,
,
「恐怖啊,
,恐怖!」(The horror,
, the horror!)康拉德小說《黑暗之心》的名句,
,大概是西方文學作品角色最經典的遺言之一。
不幸的是,
,從挪威大屠殺(二○一一年)、丹佛電影院槍擊案(二○一二)、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二○一三),
,到北捷慘案,
,「恐怖啊,
,恐怖」言簡意賅地描繪了群眾的心聲。
北捷出事後的隔天,在捷運站票口站崗與車廂巡邏的員警,明顯變多了。低頭族還是不少,但不時用眼角餘光輕掃四周的乘客也增加了。此外,改搭公車的人變多了。
只不過,這種「風聲鶴唳」式的反應,注定無法持久。捷運出事,調派員警支援;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呢?人員不擴編、預算不追加,必然是備多力分。
就乘客而言,搭公車和捷運的通勤時間,往往存在顯著差距。不想提早出門的話,最終還是捷運優先。
重大命案發生後,社會往往會經歷一段反省期,英文稱為soul searching(探索靈魂)。不僅犯案者遭妖魔化,跟他(她)沾上邊的,無論是家人、親友、就讀的學校或任職單位,都免不了遭到檢視、貼標籤。
從家庭到社會乃至於政府,必須深刻檢討。所有人都想知道,為何犯下滔天大罪?犯罪者的動機不盡相同,通常被歸類為具有反社會人格。雖有蛛絲馬跡可循,但往往是「事後諸葛」。
擁有「黑暗之心」的人就像是不定時炸彈,根本防不勝防。反社會人格者犯案,無非是要擾亂瓦解社會大眾所熟悉的生活方式(life as we know it)。假如我們因此杯弓蛇影、相互猜疑,恐怕正中其下懷。「勇敢搭捷運」,不失為走出恐怖黑暗的起點。,
中華職棒看到了轉播商機,
,也跟上時代潮流;但卻小看了事前的規畫準備,
,反而讓自己陷入難解的泥沼裡。
球迷年輕化,
,讓中職越來越重視網路市場,
,這次洽談轉播,
,特地保留網路電視的權利。
跨國媒體代理商MP&Silva,
,也改變了過往策略,
,細分出有線、無線電視台的轉播權利,希望達到活化市場、收視多元的期待。
這些出發點都沒有錯,使用者付費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中職要改變收視習慣,深具遠見;但走錯一步,可能全盤皆輸。
對多數球迷來說,沒有非要哪一家電視台轉播不可,轉播權利金能拿多少,大家也不會太在乎;他們要的,只不過是可以看到比賽。
但季賽開打兩周,不管是網路,還是電視轉播,都是狀況連連的亂象,就算前天聯盟發出聲明解釋,也難以平息眾怒。
這些專業說明,多數球迷還是有看沒有懂,但大家心中都有相同疑慮,「難道不能事先作好準備,預想最糟的狀況,來面對所有變數」。
中職談了一個漂亮的轉播權利金,但不管轉包給誰去談,最終仍得回到聯盟簽字認定,這就是責任。
同樣沒上軌道的還有官網、資訊系統改版;這些絕對非一兩天或一兩個月前才決定的事情,照理說,早該作好迎接季賽的準備。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除了道歉、發聲明、轉移焦點,中職可以作的事情還有很多,否則空有精確眼光,也是無濟於事。,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表示,
,使用收銀機開立統一發票的零售業者,
,租稅獎勵措施將於2013年底落日,
,為鼓勵業者使用電子發票,
,財政部也在去年發布解釋令,
,原來使用收銀機開立統一發票的營利事業,
,如果配合改開立電子發票,
,可從2014年起至 2023年止繼續適用租稅優惠。,
12月7日是國際愛滋病日後的第6天,
,就在這天,
,四川西充縣某村,
,200餘位村民寫「聯名信」,
,欲將村裡一名8歲愛滋男童驅離出村,
,引發網絡熱議。
新京報調查指出,
,面對8歲愛滋男童坤坤,
,有些人選擇了冷血的排斥。乍看上去,這得怪村民信息閉塞、觀念滯後,可捫心自問:自己有恐「愛」心理嗎?從調查結果看,不到3成受訪者對孩子跟患「愛」小伙伴玩耍完全不介意,說明這份「無知的恐懼」並不罕見。
報導指出,如今,就連聯合國方面也對此事發表聲明:歧視必須停止。可以肯定,隨著輿論聚焦、官方發聲,涉事男童的境遇會迎來改善,可「媒治」下的關懷陽光會打照在其他患「愛」人群身上嗎?對愛滋患者的「四免一關懷」又能否落到實處?還有,蒙昧的「談愛色變」該如何從民眾觀念中剔除……這些問題無解,患「愛」者注定走不出各種二次傷害。,
嘉義縣長張花冠因大埔美香草園區案開發案,
,檢方以涉嫌收賄3千萬元貪污起訴並求處重刑。嘉義地方法院昨天開庭,
,張花冠出庭,
,再度喊冤指檢方起訴她是「倒果為因」,
,否認收賄。
法官裁定下次庭期在12月26日及明年1月2日,
,將分別傳喚立委陳明文,
,春龍開發公司總經理潘忠豪、前嘉縣府城鄉發展局長劉培東出庭作證。
合議庭由審判長張道周主持,
,受命法官陳嘉臨、陪席法官張志偉。張花冠在杜英達、蔡碧仲、葉榮棠3位辯護律師陪同下出庭,
,開庭約2個半小時,
,她顯疲態,不時撫臉。張道周速戰速決,原訂全天庭期一上午就完成,待下次傳喚證人,交互詰問即可審結。
張花冠強調,大埔美案是縣府開發,她盡立委職責為地方爭取權益。且此案因金融海嘯多次流標,無利益可言。3千萬元則是丈夫曾振農生前與廠商的借款。
上次第一次準備程序庭,公訴檢察官劉達鴻孤身面對3位律師,這次有公訴主任檢察官陳以敦蒞庭,加上準備時間較足,侃侃而談。
杜英達認為,貪汙案欠缺對價關係,且張花冠涉案是職務行為或實質影響力、影響力為何,檢方應提出直接證據。劉鴻達強調,證據齊備,但依程序,應在後續言詞辯論庭時才論告。
蔡碧仲則再度質疑檢方舉證不足,「檢察官太老實,會讓記者誤會」,且上次的準備程序庭,張花冠逢議會請假,檢方竟開記者會稱被告未到,開庭不合法。
「律師罵人不帶髒字,檢察官對你客氣,怎會說我們沒準備?」陳以敦辯白,舉證應留待言詞辯論庭,上次是記者主動詢問,沒開記者會。,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明天辦理主任委員交接典禮,
,由基金會董事長張德聰監交,
,卸任主委楊敏盛將交棒給新任主委陳弘修。
陳弘修是陳弘修耳鼻喉科診所院長、達力實業副董事長、南華投資公司副董事長、張老師桃園分事務所副主委、八德扶輪社創社社友暨前社長,
,今年七月將接任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桃竹苗)總監,
,因服務領域多元,
,陳弘修對基金會運作、服務內容非常熟悉,
,對於社會公眾服務更是不遺餘力。
陳弘修說,
,張老師積極推展青少年輔導、弱勢兒少後續輔導、培訓義務張老師輔導人才等工作,
,他期許任內對社會能有更多貢獻。
即將卸任的楊敏盛主任委員為敏盛醫療集團總裁,自桃園分事務所成立時即擔任首任主委,至今六年多,因具備管理專業背景與經驗,除協助張老師桃園分事務所成立,引薦扶輪社夥伴參與張老師活動。,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之一的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
,昨天上年代電視談核安爭議,
,對日前邀馬英九總統夫人周美青,
,參加聯盟學習講座,
,陳藹玲坦言:「是我強人所難、不得體。」自認太為難周美青了,
,但仍不放棄喊話說:「給她一點時間,
,相信她是有正義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