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嫁做商人婦的45歲邱淑貞,
,被爆料一家五口近日從兩層豪宅搬到單層住宅,
,原因是邱淑貞老公沈嘉偉的時裝公司I.T在股市狂跌,
,沈嘉偉身家跟著「蒸發」七成,
,一家人只能大屋換小屋。有網友為昔日女神擔憂:「可不要重複葉玉卿的命運呀!」
新快報報導,
,邱淑貞1999年與沈嘉偉結婚,
,翌年產下大女兒沈月,
,即從熒屏淡出,
,不再演出。邱淑貞婚前最後一次的演出是張國榮的音樂特輯《左右情緣》。
邱淑貞息影後育有3女,
,老公時裝生意越做越大,身家更一路上漲。公司2005年上市,分店遍布大陸和港台,超過100家,保守估計身家超過20億港幣。今年公司創立25周年,大肆慶祝。今年另一個大型投資項目是和法國老佛爺百貨合作,在北京開設首家旗艦店,10月才舉行過大型開幕儀式,可惜業績不濟。三個月前公司發出盈利警告,沈嘉偉的身家縮水5億5000萬港幣(約4億3000萬人民幣)。
老公生意告急,近日邱淑貞舉家搬到200平方米新家,比舊家少了一層且面積小了100平方米,不過得高僧指點,邱淑貞每天誠心唸經,有助催旺財運和增進夫妻感情。
據報導,沈嘉偉只有中學學歷,中學畢業後在銀行打工,20歲開始創業,靠賣水貨服裝賺取第一桶金。由於做生意頭腦靈活,善於把握機會擴充業務,經過十幾年的奮鬥,終於建立起自己的時裝王國。,
駐日代表謝長廷今天在臉書上表示,
,這兩年台灣香蕉過剩,
,他被質疑在日本做什麼,
,但他只能長嘆,
,希望大家查一下台灣香蕉在日本失去競爭力是多少年前的事。謝長廷在臉書(Facebook)上寫道:「去年六月發生香蕉生產過剩問題。今年台灣香蕉又再發生,
,一如去年,
,各界又發起買香蕉吃香蕉運動。一如去年,
,政治上不免無限上綱,
,批判指責;也一如去年,有些人又大聲責罵為什麼不銷到日本?駐日大使謝長廷在做什麼?」 謝長廷說,他只能長嘆,希望大家查一下,台灣香蕉在日本失去競爭力是多少年前開始?他說明並上傳多張照片顯示,他到日本赴任後,多次參加台灣香蕉促銷活動,為了讓年輕一代日本人知道台灣香蕉的香Q,他還到小學宣傳。謝長廷說,台日之間沒有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香蕉在日本就比別國多20%的進口稅,FTA因東北食物進口問題被質疑有違自由貿易精神而卡住,而東北食品放寬解禁問題又被一些假新聞和謠言卡住,他感覺有些人似乎在等今年秋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中國大陸時,中國會送大禮先解禁。2011年日本發生311東日本大地震及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後,中國禁止進口日本10都縣的農林水產品,但5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東京與安倍會談時,針對放寬日本農林水產品進口一事,中日簽署同意協商的備忘錄。,
1994年在埔里發跡的金都餐廳,
,強調當地食材入菜,
,菜色多變善用巧思,
,總統馬英九、副總統吳敦義都曾是座上賓,
,前總統陳水扁還曾在此宴請過東非五國元首,
,堪稱國宴料理。金都餐廳是老闆王文正與林素貞夫婦共同經營,
,在南投埔里算小有規模,
,不但觀光客慕名而來,
,也有許多在地人喜歡在這宴請朋友,
,本地、外地人都按讚。王文正說,金都餐廳最大的特色是「吃在地、食當季」,埔里好山好水,物產豐饒,配合時令推出不同菜色,幾乎一季就換一次菜色。前總統陳水扁曾到訪金都餐廳,並在此宴請東非五國元首,國宴下鄉的美名傳開後,金都也因此聲名大噪。王文正回憶,當時陳水扁對用絲瓜當盅放入海鮮料理的「海鮮絲瓜盅」一菜印象深刻,直問說「這創意哪來的?」馬總統曾在2010年的治國週記中,以「樂遊台灣,感受生活」為主題,邀請時任觀光局長賴瑟珍、埔里金都餐廳老闆娘林素貞對話,分享政府推動觀光產業的成果。林素貞說,陸客消費占金都總營業額的30%,陸客填補了餐廳周一到周五的離峰時間空檔,她很珍惜政府政策開放所帶來的成果;王文正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也表示,開放觀光是台灣最該走的路,希望改朝換代後,兩岸能繼續和平發展。去年海協會長陳德銘來台與南投縣長林明溱餐敘,地點就選在金都餐廳,王文正說,陳德銘來自江蘇,稱讚金都的菜色很合胃口,且具有地方特色。最後陳德銘還在台灣形狀的白色磁盤上題字「兩岸一家親」,並簽名留念。王文正說,不管是哪裡來的客人,「來者是客」,他們都用心招待,用美食做外交。,
大陸A股第三度攻關MSCI,
,將在今(15)日清晨5時揭曉,
,若獲納入,
,短期將帶來200多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在底牌揭曉前夕,
,傳出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以人民幣千億元資金暗中部署期貨市場,
,對賭A股納入MSCI失敗。被喻為「國際賭場」的新加坡富時中國A50期指,
,未平倉數量驚人,
,顯示多空角力激烈。香港信報報導,
,索羅斯等國際金融大鱷早已暗中部署期貨市場,
,對賭A股能否入摩,規模已達人民幣千億元,僅押注新加坡A50期指及南方A50新增倉位便高達近人民幣500億元。《第一金》報導,富時中國A50期指未平倉合約(OI)從5月23日至30日一周內就從10萬張爆增逾50萬張,節前已增逾57萬張,總值逾人民幣418億元,做空規模之鉅,對A股、H股波動,恐將掀起滔天巨浪。流入新加坡富時中國A50期指的資金,包括索羅斯、還有中資背景基金和投資公司都有參與,部分是手上沒有持股的投機盤,純粹對賭單邊圖利;另外是持有大量A股跟H股的基金,希望藉新加坡期指對沖組合的下跌風險,避免A股入摩不成,會引發急跌。報導指出,索羅斯看空中國,因此人民幣、港幣、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都是索羅斯狙擊的主要目標。早在端午小長假起,市場就傳出索羅斯重出江湖是要做空市場,《第一金》報導,索羅斯旗下在港分支機構SFM HK Management更早在三個多月前就開始增兵買馬,並在期貨市場暗中加注。報導指出,SFM HK Management由索羅斯兒子領軍的對沖基金,招攬曾擔任索羅斯基金董事職位的Edward Hart Burdick、前摩根大通執董Marc A. Talbot,以及兩名財經分析師。香港基金教父羅賢達表示,A股入摩市場負面影響擴大,恐為新一波金融風暴埋下火藥,包括索羅斯在內的國際金融大鱷,目前都在等待機會引爆。,
美股不斷創高的凱歌,
,因為聯準會(Fed)可能提前升息的疑慮、與美股是否已浮現泡沫化隱憂,
,而暫時畫下休止符,
,國際股市也轉而瀰漫謹慎觀望的氣氛。台股短線遭受波及,
,回檔修正摜破月線與季線支撐,
,外資期現貨轉為保守操作並採取避險策略因應。此外,
,蘋果新品缺乏驚喜導致科技股成為跌勢重災區。
由於Fed本周將召開利率會議,
,市場對升息議題屏息以待,
,投資人追價意願難免轉弱,
,導致月均量轉趨下滑後遲遲無法扭轉,據此研判台股短線轉趨弱勢整理的走勢恐將延續。
不過,美國8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遠低於市場預期,結束連續半年高於20萬人的水準,主因終端消費並未受惠返校需求的提振,民間雇員增加數大幅減少,而公部門也因政府預算短絀導致新增雇員有限。
此外,勞動參與率仍處62.8%低檔,且就業人口比率59%仍未回復金融海嘯前的水位,因此,美國就業結構仍透露隱憂,若貿然升息而抑制得來不易的復甦榮景,應是市場最不樂見的。
因此,Fed提前升息的鷹派言論應僅是消弭美股漲多的風險,以及提前讓市場習慣未來升息的心理準備。
蘋果如期推出兩款新手機與智慧手表,惟股價無法擺脫過去新品發表前後慣例先漲後跌的魔咒,且由於新機驚艷有限,加上蘋果手表價格偏高且延後推出,引發台股投資人對蘋概股的失望性賣壓湧現。
然而,蘋概股中長線價值應仍能維持多頭格局不變,畢竟從供應鏈廠商的出貨量觀察,預估9月業績成長幅度將會擴增,若蘋果新機正式開賣後出現銷售熱潮,零組件廠商積極拉貨的力道將持續增強,基本面利多將可支撐供應鏈族群股價的表現,市場資金也將重回蘋概股懷抱。
全球景氣復甦力道仍朝向正面展望,且資金寬鬆的環境依舊,將仍有助於資本市場的活絡。此外,中國十一長假與歐美季節性採購旺季的備貨需求也將陸續展開,商用PC換機需求強勁與蘋果新品上市期待,電子股營運表現將可延續旺季動能至年底,也將有機會成為引領台股挑戰新高的前鋒主流。
因此,台股短線雖難以擺脫隨國際股市動盪而呈現區間整理的態勢,惟中線上卻正在醞釀另一個波段上漲的契機。(作者是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指出,
,發改委明年將會同有關部門提出戶籍、土地、資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務等五大方面的配套政策,
,研究推出促進中小城市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發展的支持政策。
新京報報導,
,徐紹史認為,
,新型城鎮化不可能一蹴可幾,
,但明年必須「開好頭」,
,將推動城鎮化規劃實施,
,提出配套政策,
,開展試點示範。
同時,
,會加快修訂完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爭取盡快發布實施。
試點示範將在不同區域開展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試點,其內容包括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設市模式、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
徐紹史表明,明年將重點強化多項基礎設施,提高東部地區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水平,推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內主要城市之間的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與交通幹線、交通樞紐城市的連接。
另外,也要強化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對人口集聚和服務的支撐能力。
他點出,新型城鎮化的五大戰略任務,分別為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完善城鎮化體制機制。,
從習近平在十九大的表現來看,
,已是鐵了心要走「開明專制」的路線,
,所以「西式民主」不是中國大陸短、中期的選項,
,至少不是習近平的選項。 新華社 分享 facebook 十九大之後,
,在我看來,
,大陸現在對台的心態已經全變了。這將是台灣最大的危機,
,也是我憂心的事。現在大陸只是「口頭上」在意台灣問題,
,「心理上」已不在意台灣問題。因為大陸有自信,
,時間站在他們那一邊,所以,就放著、拖著台灣,讓已成仇中大本營的台灣,一步步的走下坡,這是一種「理性的計算」。只要台灣不宣布法理台獨(陸方也知道台灣沒這個必要或是能量),台灣就對大陸沒有心理(民族主義層次)的威脅,所以,大陸不會也不需要對台灣出重手,這也是一種「時間站在大陸這邊」的自信,陸方認為,兩岸僵局拖愈久,台灣狀況只會愈糟,統一的成本就愈低。台灣想要靠美日,也是一種痴心妄想。大國格局已變,美國在朝核問題壓力下,對中的戰略合作遠大於戰略競爭。在區域問題上,美國連把台灣當棋子的意願都大幅減弱。凡事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日本,更不用說了。大陸現在執行的就是一種長期窮台的策略。而這又有一個「政治宣傳的好處」,對大陸內部傳遞二個訊息。一是,你看,台灣愈來愈糟,這就是實行西式民主的結果,所以,大陸絕不能實行西式民主。二是,你看,台灣愈來愈糟,這就是背離中華民族大義的結果,所以任何輕蔑中華民族,意圖分裂的力量,都不會得到好下場。這又可以提升中國大陸內部的民族團結心,有助於鞏固中共的領導。而習近平在十九大的表現來看,已是鐵了心要走「開明專制」路線,所以西式民主不是中國大陸短、中期的選項,至少不是習近平的選項。對習來說,他要的就是類似「台灣二蔣時期」或「新加坡李光耀時代」的威權模式,甚至是加倍的威權模式。習認為,只有更大幅的集中權力,才能防止中國崩潰,才可能進一步創造新的「中國奇蹟」。而這一點,在西方民主國家普遍面臨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失靈與失能危機、貧富差距擴大造成社會不公平感極速上升,內部認同歧異的嚴峻處境下,這種「習近平式的自信」,與「習近平式的政治體制」,將維持相當時間。大陸近來涉台人士對台灣問題的反應冷漠與強硬,只是這大局移動的冰山一角。國台辦或其他涉台單位的態度改變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兩岸關係已變化;問題是,這個變化,是可逆的還是不可逆的?兩岸關係淪落到這個地步,責任也不全在大陸,台灣這些年不理性的不瞭解中、反中、仇中,厥為關鍵,而兩度執政的民進黨要負更大的責任。對大陸來說,已沒什麼好眷戀所謂的「台灣人感受」,因為當他們曾在意台灣人感受時,台灣人民是用「反中」和「仇中」、「輕蔑中國」來回報的。大陸除了冷漠與不在意台灣問題外,選項也無多。但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我們來說,真要讓「台灣愈糟,統一愈近」成為大陸的集體共識,甚至,成為事實嗎?這才是關心台灣的有志者,特別盲從支持民進黨「自我漂流疏離政策」的人,應該在意的事。,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facebook 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經濟跟環保不必然對立」,
,這是環保署署長張子敬昨(29)日接受本報專訪時,
,所說的第一句話。面對企業最關心的環評效率議題,
,張子敬展現誠意拋出三招提速,
,包括化解水電疑慮、加強外部溝通,
,以及全盤檢討環評法。針對水電問題,
,將從實務面解決,
,農曆年後就要與經濟部合作首度召開環評「會外會」,將環評委員關注的水、電問題一次說清楚,可望讓重大開發案環評能夠更聚焦、更有效率。 此外,張子敬表示,他不排斥與企業溝通,希望能夠鼓勵企業或開發單位多用綠電,無論從環評或國際競爭角度來看,都是加分;至於環評法修法,並非最優先工作,能從行政面解決的就可以先做,非修不可的再來修。環評審查效率問題長期被企業視為重大開發案的「絆腳石」,張子敬過去也時常在各種場合聽見來自企業界的怨言。以彰化二林精機園區為例,業界認為該案環評等了十年,並直言環評委員搞不清楚狀況。張子敬為環評委員緩頰,他表示,環委不可能對每個產業都熟悉,重點是,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開發單位必須提供清楚的資訊給環委,「問題無法釐清,有的時候是講的人的責任,不是聽的人」。張子敬認為,在環評審查過程中,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未來必須承擔更多責任,除環評法修法方向針對通過政策環評者,回歸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准駁外,環保署與經濟部也將在農曆年後攜手召開環評會外會,將水、電調度問題,一次說清楚。企業「五缺」中,用水、用電從哪裡來向來是環評大會中關注重點,日前台積3奈米廠環差案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明案件本身對於環境衝擊不大,但遽增的水電用量,讓環委擔心,首度進入環評大會時一度卡關,第二次才說服環委、順利通過。為了不讓水電調度問題一再卡住環評,張子敬表示,年後召開的環評會外會,經濟部將可向環委直接說明,環委可以一次將問題釐清,未來牽涉到水電用量的開發案環評,環委心裡有底,無須再糾結於此,可聚焦在環境影響,審查效率將會顯著改善。,
高雄市長陳菊將接任總統府秘書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高雄市長陳菊尚未正式就任總統府秘書長,
,一手先成功勸進蘇貞昌再戰新北,
,另一手順利把子弟兵曾文生送上經濟部政次職位。曾文生何許人也?他是八年前凡那比風災中,
,曾偽造陳菊市政行程,
,遭到法院認定有罪的高雄市長辦公室前主任。公務員偽造文書,
,還是市長行程,
,是何等嚴重的事!但曾文生並未因此丟官,
,反而官運亨通,
,其後升任高雄經發局長。陳菊入府當官,
,也沒未忘記這位以身試法為己護航的部屬,特別賞他一個中央高位。 回過頭看,曾文生也非特例。二○一四年高雄氣爆事件,市府有四人丟官下台;一年後,這些人回鍋的回鍋,升官的升官。其中,副市長吳宏謀在政黨輪替後高升工程會主委;主委卸任後,還得到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的肥缺。真羨煞官場眾生。現行法令對政務官資格限制不多,但因政治責任下台或違法被判刑,自是嚴重的道德缺憾。但從高雄市的例子看,只要是為主子承擔犯難,不正當行為反而是升官的重要履歷,判刑反而是更上層樓的勳章。公務員是否守法守分,似乎不再重要;所謂官箴,也成笑話。坊間常用「幸福城市」形容高雄,其中有讚美,有諷刺。高雄居民到底幸不幸福,每人各有一把尺。倒是高雄市的官員都很幸福,只要表對了忠,不論犯再大的錯,都依然前途光明。從曾文生的例子看,陳菊高升中央,「幸福官員」持續幸福,自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