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一名家長在臉書貼文指借閱的兒童繪本夾有刀片,
,提醒民眾注意。 圖/翻攝臉書 分享 facebook 花蓮一名家長到文化局圖書館借兒童繪本,
,孩子在家閱讀時,
,竟發現書內夾藏鋒利的寬刀片。文化局昨與前一位借書者取得聯繫,
,對方表示自己是說故事志工,
,製作說故事道具時怕割傷,
,把刀片夾進書中,
,但忘記取走就還書,
,並非有意,
,也深表歉意。這名家長前晚在臉書「花蓮人」社群貼文,她到縣文化局圖書館借《做好事,由我開始》繪本,孩子閱讀時發現裡面有4段寬刀片,還天真地問「這是什麼?」她當下打電話告知圖書館,當晚也將刀片、書本和2張夾在書中的明信片交給圖書館,並請圖書館公告。但是,她9日再到圖書館,發現圖書館未公告,才在臉書貼文提醒民眾借書時要小心。縣文化局圖書資訊科長楊淑梅表示,之前是一男性讀者借閱,4日歸還。文化局昨下午找到當事人,對方表示長期擔任導覽講師及說故事志工,當時要用刀片製作道具,怕割傷才把刀片夾進書裡,非有意傷人,也對造成社會恐慌深感抱歉。楊淑梅說,館內人員清查近日借還書及兒童讀物區書籍,未發現異狀,已要求館員處理借還書時注意書籍狀況,昨天也張貼公告提醒讀者注意。雖然是讀者疏失,但花蓮市長魏嘉賢得知後不敢掉以輕心,指示市立圖書館全面清查藏書。經文化局追查,是前一名借書人疏失。文化局也貼出公告,提醒民眾留意。 記者王燕華/攝影 分享 facebook,
國道警楊梅分隊警員王黃冠鈞殉職,
,母親王清英和丈夫黃中興將兒子遺體器捐。 記者黃宣翰/攝影 分享 facebook 國道警楊梅分隊21歲警員王黃冠鈞去年11月執勤殉職,
,母親王清英和父親黃中興捐出他的器官,
,遺愛人間,
,讓6個家庭受惠,
,王清英說,
,她兒子的器官活在受贈者身上,
,心臟仍充滿活力跳動,
,他的眼睛仍然凝視熟悉的世界,
,「他的愛以另類方式傳遞下去」。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昨天在台南空軍基地舉行「珍愛生命,延續大愛」講座,邀請王黃冠鈞父母分享器捐的心路歷程,中將指揮官范大緯和少將指揮官胡中緯深受感動,簽下器捐捐贈卡響應。 兩人身穿傳統排灣族服飾演講,王清英回憶兒子因公殉職往事,仍數度哽咽落淚,黃中興全程陪伴緊握妻子的手,細心安慰。黃中興說,兒子跟隨他的腳步從警,到職才剛滿1個月,執勤中竟發生車禍意外,年輕的生命還未發光發熱就已經殞落,親友都悲慟不已。醫師告知他,兒子腦部受損嚴重,器官接收不到指令,快則2天、慢則5天就會死亡。黃說,那段時間收到許多的祝福,「所以我和媽媽做了器捐決定,延續冠鈞的愛和生命」。王清英說,或許旁人會認為他們的遭遇很悲哀,過程的確煎熬,但結果是美好的,冠鈞改變許多人事物,讓更多人看見警消人員最沉重的悲傷,也展現生命意義與器捐價值。,
配合草莓季登場,
,昨現場安排一系列活動,
,吸引大小朋友參與。記者謝進盛/攝影 分享 facebook 來台南善化找尋幸福戀愛浪漫滋味,
,2019善化草莓季產業活動昨在善化啤酒廠開幕,
,市府以「莓滿幸福,
,盡在善化」為主題安排系列活動,
,每台斤約240元,
,比去年便宜,
,消費者可趁機撿便宜。昨草莓季文化活動,除有業者推出草莓香腸、草莓牛奶、草莓麵包、大福、麻糬等讓民眾選購外,更安排限定草莓啤酒品評,現場開放民眾報名一起動手製作草莓襪子娃娃與草莓黏偶磁鐵;並規畫「迫在莓節-吃剉冰競賽」、「莓來演去」、「愛情邱比特 – 正中莓心」、「草莓大哉問有獎徵答」、「集發票對好禮」、「農產品展售會」等系列活動。 市長黃偉哲表示,今年善化草莓長得比去年更好,草莓量跟去年差不多,無產銷問題。「今年更優惠!」善化區長方澤心表示,草莓季活動預計持續到下月8日,期間民眾到善化的觀光草莓園採果,都可享受8折的優惠,每台斤只要240元,與往年動輒300元以上相較,今年相對實惠不少。,
麥德姆颱風過後,
,桃園市公所1天內動員恢復市容,
,市長蘇家明並在颱風天前往土地公地方文化館工地察看,
,確定工程不受颱風影響,
,總算鬆口氣,
,8月初可以如期上樑,
,10月部分工程完工後,
,土地公廟可以先啟用,使土地公文化更具特色。
蘇家明稱讚公所團隊的努力,原先預估市區要3天才能全部清潔,結果1天內就做完,清潔隊和工務課人員在颱風夜頂著強風大雨,拆下被吹歪的廣告看板或建築物,更贏得肯定。
市公所表示,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基地約550坪,總樓地板面積2000多坪,全館為地下2樓及地上6樓建築,採多目標功能使用,地下兩層為停車場,1樓是廟埕廣場,2至6樓為常設展示區、特展區、文物典藏區、多功能教室、會議室及圖書閱覽中心。,
86歲秀英阿嬤門口有樓梯,
,常扶著搖晃的衣架行走,
,相當危險。 記者林敬家/攝影 分享 facebook 彰化縣田中鎮86歲秀英阿嬤獨居在傳統一條龍老磚屋,
,老屋漏水、家中的大門與浴室門把、門栓損壞,
,阿嬤拿繩子拉門、綑綁當鎖。弘道老人基金會請專業師傅到宅評估,
,昨天志工進到阿嬤家架設輔具、在浴室裝喇叭鎖,
,暫時解除長輩居家潛藏的危險。建築業者陳宏益協助弱勢修繕約7年,
,從大型翻修蓋房到輔具架設都有,他指出,獨居長輩房子老舊,最常見是漏水,上下樓梯及障礙物都可能發生意外,小型的修繕能提升環境功能,避免跌倒造成一連串不可逆的傷害。 秀英阿嬤2名兒子和老伴相繼過世,孫子又在外地工作,她長期獨居,因身體老化,出門或到廚房下階梯需要攙扶一旁的衣架和木櫃;廁所門把毀損只剩一個洞,靠拉繩把門關緊,晚上睡覺時則拿棉繩一圈圈環繞門把當鎖,避免有人闖入。台北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捐贈20萬元,支持弘道老人基金會在彰化關懷獨居弱勢失能老人計畫,會員昨天協助阿嬤裝修門把,門口裝設伸縮扶手,秀英阿嬤開心地感謝志工,直說有人關心,她「足甘心」。86歲秀英阿嬤廁所木門損壞了,拿棉線綁成圓環當拉門。 記者林敬家/攝影 分享 facebook 弘道老人基金會組長吳素芬指出,老人十大死因中包含的「意外」,其中又屬跌倒排第二。有的長輩住在老房,行動不便到屋外上個廁所須走15分鐘的路,最後乾脆放棄如廁;也有獨居老人失明無力改善環境,住家被視為廢墟,跌倒了須等到有力氣再自己爬起來,若能事先幫他們改善住所設備和動線,才能減少意外。但確實有老人家不喜歡變動居住環境,吳素芬說,站在長輩立場,不要移走他們留下的嫁妝桌、床、櫃子等,多方溝通從改變他們的「不便」開始,才能避免憾事發生。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捐贈20萬元給弘道基金會,作為長者修繕經費,協會成員昨天也協助裝設輔具。 記者林敬家/攝影 分享 facebook,
福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有了新方案,
,從「經濟協作區」到「協同發展區」,
,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最近在中共福建省委十屆六次會議上提出,
,著力區域協調,
,大力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中新社報導,
,今年4月,
,福建提出以福州都市區和廈漳泉都市區建設為引擎,
,進一步帶動閩東北和閩西南兩個經濟協作區加快發展,
,在新起點上形成「雙輪驅動、南北互動、協調推進、統籌發展」的良好格局。 一段時間以來,福建各地推動一批重大協作項目建設,兩大經濟協作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但經濟研究人士認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不但要推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更要加強區域經濟、社會、民生各方面的協同發展。在于偉國看來,建設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將有效推動區域發展更深、更廣、更緊密融合,成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深化山海協作、推動城鄉統籌的「福建方案」。報導指出,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包括福州、寧德、莆田、南平、平潭四市一區,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包括廈門、漳州、泉州、龍岩、三明五市。如何推進建設?福建勾勒「兩極兩帶六灣區」的發展空間佈局:「兩極」即福州都市區和廈漳泉都市區,這是兩大協同發展區的龍頭和引擎;「兩帶」即沿海城鎮發展帶和山區綠色發展帶,要分別成為人口和產業的聚集區、創新要素集聚的科技走廊和綠色發展的新載體。「六灣區」即三都澳、閩江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東山灣等六個灣區,要統籌產業群、城市群、港口群發展,著力做好灣區經濟文章。報導稱,海洋是福建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著眼「六灣區」建設,福建省長唐登傑提出,打造面向世界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港口群,打造藍色產業集聚區和智慧海洋示範區,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人民幣一兆元。福建瞄準「項目帶動」,以大項目促進大發展。福建發改委披露,福建各地9月底集中開建一批重大項目,使今年第3季集中開工重大專案達227個,總投資1799億元。相關人士認為,這些專案的開建,將形成兩大協同發展區滾動發展、持續推進的良好態勢。福建也突出「重點領域」,從基礎設施快捷聯通、產業發展合理分工、試點平台政策共用、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等五大領域發力,推動兩大協同發展區的連片發展、共同繁榮。于偉國表示,用足用好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福州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海絲」核心區、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多區疊加優勢,推動創新舉措複製推廣,實現政策效應最大化。,
閒置20多年的泰源天主堂,
,化身部落保健室,
,結合健康活力站與長照服務,
,為當地老人家帶來生命新契機。 記者李蕙君/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東縣東河鄉泰源部落一處閒置20多年的天主教堂,
,近日化身部落保健室,
,延伸原有台東聖母醫院健康活力站的老人樂活服務,
,加強預防保健、失智照護、復健及心理諮商等;許多老人家在保健室落成後天天報到,
,直呼「這裡帶給我們希望和快樂」。閒置20多年的泰源天主堂,
,化身部落保健室。 記者李蕙君/攝影 分享 facebook 聖母醫院院長陳良娟說,
,泰源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4成,多數老人獨居、負擔隔代教養或身心障礙,多年前醫院在部落居民常使用的天主教堂成立健康活力站,讓老人家有地方聊天、進行各類活動。之後發現,有老人需到市區復健,得花錢包計程車耗1小時,因此放棄復健醫療,在天主教花蓮教區同意下,決定整建活力站旁閒置20多年的舊天主堂,透過教會及愛心經費改造成泰源部落保健室。泰源天主堂化身部落保健室,為當地老人家帶來生命新契機。 記者李蕙君/攝影 分享 facebook 社工簡志龍說,這座教堂建造60年,早年是居民信仰中心,隨著信徒增加而轉移到現在使用的天主教堂,舊教堂改成幼兒園,之後又因人口外流閒置,如今改成部落保健室,老人十分開心,常會來使用復健器材、交流及上課。簡志龍說,每周都會安排預防保健及瑞智學堂等課程,復健師也固定來評估老人家身體狀況,協助延緩機能老化;輔導員也可就近陪伴有需求的老人。,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
,台灣各地近兩年來陸續舉辦熱氣球嘉年華,
,掀起一股熱潮,
,但相關監督與管理機制卻未臻完備。她指出,
,熱氣球管理適用民用航空法,
,但飛機與熱氣球無論規格、形態或用途都截然不同,
,要求應訂定熱氣球專屬管理辦法。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則說,
,兩年前就曾促請交通部研議相關法案,但卻延宕至今。,
兩位老人家是村裡的模範夫妻。(取材自上游新聞) 分享 facebook 老爺爺背老奶奶的照片令網友感動。(取材自上游新聞) 分享 facebook 微信朋友圈上的一張照片,
,讓兩個年齡加起來170歲的老人一夕成為「網紅」。83歲的陳學相與86歲的妻子葉其英住在重慶忠縣的山裡,
,照片中,
,柔弱的老爺爺把老奶奶整個人扛到肩上,
,在山路上走著,
,被路過的村民悄悄拍下,
,發了朋友圈。有網友說,
,「年輕人整天掛在嘴邊的天長地久,抵不過公園裡白發蒼蒼的老人最普通的並肩前行,更何況這小心翼翼背在肩上的愛情。」重慶晨報報導,老奶奶去年摔了一跤,腿腳不方便,今年大半年來基本上就沒出過門,經常坐在門口,望著窗外輕聲歎氣。日前,在家裡悶久了的老奶奶,對老爺爺說了一句,「好想去鎮上趕個場哦」。就為了這句話,老爺爺決定帶著老奶奶去鎮上走走。趕完集,老奶奶好久沒這麼高興過了。但回來的路上,她頭暈得厲害,不敢坐車,老爺爺便背著老奶奶回家。 他在背簍上用兩根「拐杖」當坐墊,把老伴抱上背簍,然後把她背了起來。攝氏30多度的高溫下,孱弱的陳學相步子邁得很小,每一步卻走得很穩。汗水很快浸濕了他的上衣,汗珠也從額頭流進了他的眼睛裡,實在太累了,就把背簍靠在公路邊的欄桿上歇一歇。肩上的老奶奶,心疼地掏出手帕為他擦去汗水。村民拍下照片發朋友圈,讓這對老夫妻意外走紅,有網友羨慕地說:「老一輩的愛情,才是那段誓言最好的寫照——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疾病還是健康,我們都不離不棄,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離。」村民也說,老兩口是村裡的模範夫妻,從來就沒見他們拌過嘴,每次都是手牽手出門,非常恩愛。反倒是老爺爺感到很意外,雖然他的肩膀已被壓得通紅,但他覺得這件事實在是太小了,他只是帶著心愛的老伴回家了而已。,
宜蘭縣代理縣長陳金德(左)頒贈金牌獎給志工詹世珠(右),
,她投入志工服務已16年,
,累積服務時數超過1萬6000小時。 記者江婉儀/攝影 分享 facebook 宜蘭縣政府昨天表揚年度績優志工共170人獲獎,
,榮獲金牌獎的詹世珠擔任16年志工,
,服務超過1萬6千小時,
,為受獎服務時數最長的志工;獲銀質獎的邱寶春6年前丈夫去世,
,友人建議她投入志工服務,
,現在樂於其中,走出喪夫之痛。代理縣長陳金德表示,宜蘭志工團體是全國最投入、人數也最多,各領域的志工都有,他們所付出的時間、精神不論在社區、公益團體、醫院等,都對社會有非常大貢獻,他代表縣府向所有志工表達謝意。 宜蘭縣政府昨天在宜蘭縣立體育館,舉行107年度績優志工表揚典禮,共有170名受獎人獲得表揚。 記者江婉儀/攝影 分享 facebook 陳金德任期剩下20多天,最近常被問卸任後要做什麼?他表示,自己還沒60歲,雖然感到有些疲累,但卸任可以當志工,學習新事物感到快樂,志工服務人群,更會感到滿足與成就。詹世珠現年67歲,她表示,原本擔任安親班老師20年,退休後想當志工,一開始是先生帶她去圖書館看書,剛好看到在徵志工,於是就嘗試報名,目前在文化局圖書館、員山郵局、員山衛生所、縣衛生局擔任志工,每周服務至少14小時,接觸到不同層面人群。獲得銀質獎的邱寶春(中)表示,因為友人的建議,所以她到羅東聖母醫院擔任志工,志工服務的投入帶給她快樂,也填補她失去丈夫的空虛。 記者江婉儀/攝影 分享 facebook 65歲邱寶春在醫院當志工,她表示,志工服務6年時間,她過去曾在衛生所工作,所以選擇去羅東聖母醫院擔任志工,助人為快樂之本,也填補了她失去丈夫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