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德姆颱風過後,
,桃園市公所1天內動員恢復市容,
,市長蘇家明並在颱風天前往土地公地方文化館工地察看,
,確定工程不受颱風影響,
,總算鬆口氣,
,8月初可以如期上樑,
,10月部分工程完工後,
,土地公廟可以先啟用,使土地公文化更具特色。
蘇家明稱讚公所團隊的努力,原先預估市區要3天才能全部清潔,結果1天內就做完,清潔隊和工務課人員在颱風夜頂著強風大雨,拆下被吹歪的廣告看板或建築物,更贏得肯定。
市公所表示,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基地約550坪,總樓地板面積2000多坪,全館為地下2樓及地上6樓建築,採多目標功能使用,地下兩層為停車場,1樓是廟埕廣場,2至6樓為常設展示區、特展區、文物典藏區、多功能教室、會議室及圖書閱覽中心。,
美國人愈來愈重視健康飲食,
,吃魚的人卻少了,
,遠不如日本人和西班牙人,
,原來跟當地分散的水產業生態導致行銷不力大有關係。
華爾街日報報導,
,美國消費者2012年平均食用14.4磅海產,
,少於2011年的15磅及2004年的最高紀錄16.6磅,
,且遠不如雞肉的82磅、牛肉的57磅及豬肉的46磅。相較於其他國家,
,美國更是被遠遠拋在腦後:日本人一年平均食用高達120磅的海產,
,西班牙人的年平均消費量也有96磅。
美國人漸漸不吃魚,意味各自為政的水產業者力推海鮮比肉類健康的訴求還不夠力。調查發現,消費者不太確定該如何烹煮魚類,且海產價格偏高。整體水產業迄今也未能仿效牛肉及豬肉業,籌劃大型促銷活動提振海產消費量。
海產失寵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費者難以辨識哪些海產受重金屬汞汙染、反基改組織煽起對基改鱈魚的疑慮、社會大眾不了解哪種魚營養價值較高,以及水產業及超市業者推廣海鮮食品不力。
海產業者想要複製雞肉業推廣食用雞肉的經驗。美國人1965年平均雞肉食用量僅34磅,但到了2013年激增至近82磅。,
因桃色危機而丟官的前勞動部長潘世偉,
,今日下午將參加勞動部同仁為他舉辦的惜別會,
,他上午表示心情愉快,
, 九月即將回文化大學教書,
,他也透露最後的臨別談話將會針對目前各項勞工政策提出建言,
,而勞動部同仁則是準備了一台燒錄器要送給潘世偉。
不過,
,卻有勞動部高官明確表態「有事」,
,不會參加這場惜別會,勞動部技監李來希表示:「大家互相尊重,好聚好散」,顯然對潘世偉臨別前仍猛放砲的行為,不以為然。
李來希同樣是在臉書上開砲說:「拜託!木已成舟,改變不了了,就認了吧!講白了!轉移焦點改變不了品格不端的事實,沒救了!」李來希指出,潘世偉的「擋人財路說」,根本就是傷害整個勞動部的聲譽,相當不道德,因此他既不會出席今天舉辦的惜別會,也沒有參加大家為潘世偉集資合購紀念品。
李來希說,潘世偉應該要先檢討自己,而不是用傷害別人來為自己開脫。李來希:「丟官後還寫這些,相當不道德」。他還感嘆的說:「漂亮瀟灑下台的政務官難尋,莫非這是無能的宿命,惜別?我實在懶得參加」。
勞動部人事處處長陳文龍說,因為部長在這裡服務六年了,和同仁有相當的感情,預料今天將有上百人參加這場惜別會。不過,針對有勞動部高官公開表態拒絕參加惜別會一事,陳文龍:「不予置評,這是他的個人行為」。至於紀念品部分,陳文龍表示,這是依據行政院規定的5000元內預算購買,並統一由秘書處處理。
原定上午舉辦的首任勞動部長潘世偉惜別會,因經貿國是會議仍在進行而改到下午舉行,上午接受訪問的潘世偉心情不錯,不過大砲性格卻明顯收斂,針對上周的「擋人財路說」也不再回應,而上周人在國外旅遊的潘世偉太太也已在今早返國,潘世偉說:「因為玩得很開心,所以她心情不錯,我們也都沒談起這件事」。,
陳奕迅(Eason)日前在北京開唱,
,為了配合果汁飲料廠商贊助,
,他不但身穿代表廣告商顏色的橘衣獻唱廣告歌曲,
,還拿著該牌果汁上台飲用,
,就連舞台也掛上廣告商吊飾,
,最後他在感謝廣告商贊助時,
,噓聲四起。但他不顧粉絲抗議,
,回嗆:「你們有錢幫我辦演唱會嗎?」
蘋果日報報導,
,陳奕迅在演唱會上,一連演唱《十年》、《K歌之王》、《好久不見》等多首膾炙人口的國語歌曲,他也不忘自誇:「一直喝水,一直跳舞,讓我的皮膚很滑。」並拉高T恤亮出肚皮,陶醉表示:「比雞蛋還滑。」
演唱會接近尾聲,陳奕迅笑稱:「接下來是最後一次點唱了,因為聽不見大家說什麼。」立即引起台下觀眾騷動,然後他又改口:「如果誇我帥哥或美男子的話,我就能聽見了。」還反問自己比誰帥?當台下有人爆出「王力宏」時,他隨即一臉嚴肅說:「比王力宏帥,那是理所當然的,王力宏的臉太小了,不成比例。」另外,陳奕迅這次個唱又成黃牛黨的目標,有歌迷指買到假票。,
馬政府重要法案目前都卡在立院沒有進展,
,眼看本會期即將結束,
,國民黨團準備加開臨時會「趕工」。立法院今日朝野協商決議,
,將於6月13日起加開三周臨時會。
立法院本會期法定期限將在5月31日結束,
,但執政黨重點法案包括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都無實質進度。因此國民黨團希望以臨時會方式處理上述重點法案。據了解,
,藍營也希望趕在休會前將示範區條例送出委員會。,
,,
,
,
分享 facebook 這個三月,
,台灣已正式進入了高齡化社會,
,老年人口突破總人口的十四%,
,換言之,
,其所產生的世代鴻溝,
,勢必會越來越明顯。既然鴻溝加大,
,我們就必須更瞭解世代差異,
,方能和平共存。我是七年級生,
,曾幾何時,
,也從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變成了提攜八年級生的中生代了。我們這一代更有工作競爭上的壓力,我們所面對的,不是只在小型產業、農業社會,而是全球競爭搶工作的年代,我們要學習各種語言,方能萬中取一;我們是數位的原住民,除了紙本閱讀,尚需有電子閱讀、電子創造商機的能力;我們可以擁有很廣的生存藍海,同樣也可以限縮自己於接單的小場域;我們會南北漂移居無定所以謀取更適合的工作職位,同樣我們也更有主見去選擇想要的工作。我們這七八年級世代的年輕人,就像草東的音樂,我們很有個性、偶爾厭世,卻對社會充滿熱情、想像;哪怕這些在銀世代的眼裡,都是不成熟乃至違背主流。你可曾知,現在開創出許多時代尖端科技、產品、醫療、文創等,都來自於七八年級生的智慧,這些智慧的結晶,便是我們首推的資產,史無前例,是讓四五年級生難望其項背又咋舌稱奇的。在合理的環境中,我們都願意挑戰、嘗試,所以我們有了三一八學運、會在街頭爭取權益、敢於網路發言並串連新世代力量要求銀世代「踹共」、「出來面對」。往往,我也覺得我們這一世代有許多矛盾的一面,有時也有些畏縮的。我們擁抱小確幸而無視對岸的狼性;我們花時間去抱怨去憤怒,卻忘記這些精力所花去的時間,可以給自己成功;我們偶爾有不滿現狀的負能量,卻又有集體認同為同一件事努力不懈著的力量;當然,我們也重視工作的薪水、氣氛、可否有自我提昇的機會,甚至能否幫助別人、改變世界。時代的變遷,我們都或多或少受到台灣經濟成長的庇蔭,以及只要肯做就有機會的定理;而上一代也留給我們某些就業的環境,讓我們能減少奮鬥並得以享受現成的果實;但在我們這輩的身上,卻可能是工作消失、薪資停滯、產業外移、投資不振、人才出走的悶經濟。兩世代彼此各擁優劣,沒有孰是孰非,與其相互責難,倒不如相互包容,誠如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所說的:「讓陸上與海上的兩種人,能搭起一座理解的橋」。,
二○一四年三月,
,美國總統歐巴馬(中)親自出面,
,促成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和南韓總統朴槿惠(右)乘核子安全峰會之便在美國駐荷蘭大使官邸見面。 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華盛頓郵報報導,
,日本與南韓能在去年十二月廿八日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
,美國是幕後重要推手,
,美國希望這兩個亞洲盟國修好,
,才能平衡中國大陸的影響力並牽制北韓,
,因此從歐巴馬總統、國務卿柯瑞到美國駐韓日兩國大使,
,全都參與了推動協議的努力。北韓六日試爆核彈的隔天,美國總統歐巴馬分別打電話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南韓總統朴槿惠,討論對策,掛電話前,歐巴馬讚美對方「有勇氣和遠見,就慰安婦這個困難議題締造可長可久的解決方案」。這並不只是客氣話,還反映了美國為促成這分協議花費的心血。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說,近幾年,歐巴馬幾乎在「每次遇到日韓領袖時」,都會敦促他們解決慰安婦問題。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說,這兩個友邦改善關係,對美國「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美國並未居間協調日韓兩國談判,但過去兩年,歐巴馬政府總在關鍵時刻介入,拉近安倍與朴槿惠的關係,並營造適當環境,讓日韓有可能解決慰安婦問題。這是歐巴馬政府少數獲得共和黨國會議員全力支持的外交目標之一,所以歐巴馬政府推動得更起勁。美國最重要的貢獻是營造氣氛,促使日韓願意就慰安婦議題談判。二○一四年三月,安倍與朴槿惠雖然都已執政一年多,卻因慰安婦爭議從未見面,歐巴馬乘核子安全峰會之便,把這兩位領袖邀集到美國駐荷蘭大使官邸見面,安倍進入會議室時,用韓語向朴槿惠打招呼,朴槿惠微笑了。兩位領袖專注討論北韓核武問題,不談二次大戰的爭議,參加過那場會議的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羅素說:「這場會議為兩位領袖搭起平台,讓他們專注於共識而非差異。」南韓駐美大使館副館長趙東賢(音譯)說,當時日韓已有足夠的「動力」就慰安婦議題展開雙邊談判。去年六月,日本申請將幾個工業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卻沒在申請書上說明日本曾在二戰時強徵朝鮮勞工到這些工廠服務,南韓抗議,慰安婦協商因而中斷。美國官員透露,日韓分別向美國投訴時,美國提醒兩國「要放眼廿一世紀,不要掛念廿世紀」。日韓後來就強徵勞工的字眼達成共識,重啟慰安婦協商。美國駐南韓大使李模楷說,在日韓協商過程中,美國盡量不偏袒任何一方,李模楷透露,他和美國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在各自負責的國家與當地官員們合作。美國國務卿柯瑞也曾私下與安倍和朴槿惠談到慰安婦協商,並在去年春天於波士頓自家舉辦晚宴招待安倍。柯瑞說:「我們傾聽日韓雙方的意見,尋找妥協之道,這不是在施壓,而是在表達『你們做得對,如果能取得共識,那真是了不起』。」慰安婦協議達成後,雖然在日韓內部都引發批評,但上周三北韓核試後,安倍和朴槿惠不到廿四小時就直接通話討論此事,分析家說,這顯示處理慰安婦這個棘手問題已讓雙方建立互信。,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天公布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八十五點六一點,
,降至七個月來新低。圖為一家自助餐店在中午用餐時刻,
,民眾大排長龍取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公布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八十五點六一點,
,降至七個月來新低,
,六大指標連續二個月下挫,
,其中以「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下跌最多,
,「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呈現嚴重悲觀,
,落至九個月來新低。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二個月下跌,
,包含投資股票時機、國內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耐久性財貨時機、就業機會及國內物價水準等六項指標,
,同樣連續二個月全面下挫。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研究員吳大任指出,五月總指數下跌幅度不算顯著,跌幅最大的指標為「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及「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但「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絕對值一○一點九點仍處於樂觀水準;至於「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則與五、六月適逢畢業潮有關,目前還是偏向樂觀。但他特別提醒,「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為四十六點二五點,已經是「嚴重悲觀」水準,創下九個月來新低。吳大任表示,雖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控制得宜,均維持百分之一左右,未衝破央行的百分之二警戒線,但若觀察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民眾對物價仍顯悲觀,尤其近期油價上漲,物價蠢蠢欲動,大家也都能感受到通膨壓力。,
一九五○年五月九日,
,法國外交部長舒曼提出一個偉大願景,
,提倡由法、德的煤鋼生產置於一共同管理機構下開始,
,逐步推動歐洲的整合。時至今日,
,歐洲整合已然成形,
,兩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
,已幾無爭戰可能,
,後人遂紀念五月九日為「歐洲日」。
從任何角度來看,
,戰爭都是人類的浩劫。歐洲藉由戰略物資的共同管理,
,讓成員國之間的戰爭成為「現實上的不可能」,從資源分配的根本上,消弭了戰爭的誘因,這是人類在追求和平的歷史上一個重大的成就。
即便歐洲現在受到歐債風暴之苦,陷入經濟與財政的泥淖,但筆者相信,只要和平的磐石穩固,一時經濟的低迷只是一個循環的低點,和平,才是區域發展與國家發展最大的資產。
這讓我們很難不去問一個問題:歐洲的民族與宗教複雜性遠高與兩岸,歐陸多次血流成河的大型戰爭,各政權間的仇恨也遠大於兩岸,但為了永續的和平與幸福,歐洲能放下仇恨,建構一個永續的和平磐石,兩岸能不能呢?歐洲有個歐洲日,何時能有屬於兩岸的「兩岸日」呢?
歐盟給我們的另一個重要的啟示其實是,國家、主權不再是固定不變的概念,主權不再是絕對的不可分割與不可讓渡,這樣的彈性,突破了政治的壁壘,促進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同樣的,如果兩岸能在國家與主權的框架上有多一點創意、多一點彈性,兩岸互利之局就會有更大的開展。
今年也是法德簽訂愛麗榭條約五十周年。愛麗榭條約亦稱德法友好合作條約,重要措施如兩國領導人、部長定期會面;成立法德青年辦公室,促進兩國青年互相交流等。雖只是程序性共識,卻實質增進了兩國關係。
德法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世仇,如今密切的程度遠超過其他國家,可見愈是存在仇恨的地方,愈是需要交流。由此可見,兩岸和平的保障,不在貴而無當的軍購,而在雙方人民的互相了解與信任,但目前不要說「兩岸青年辦公室」,連兩岸互設辦事處都還只在樓梯響的狀態。看來,兩岸關係雖然漸次改善,但對照歐洲的和平之路,要追求真正的永久和平,還有漫漫旅程在前方吧。,
金管會限縮壽險業投資國際板債,
,台灣最大買方受限,
,導致今年國際板債權發行金額與檔數大幅縮減,
,銀行業者透露,
,海外發債機構躍躍欲試,
,都在台灣外海外排隊,
,但卡在壽險業出手不如以往,
,大家都在觀望未來是否有解方。今年以來,台灣僅發行28檔國際板債券、金額不到百億美元,去年同一時間,台灣已經發行了68檔國際板債券、總金額逾170億美元。今年以來,台灣國際板債券的發行金額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金管會要求保險業投資國際板可贖回時間不得低於五年,去年又增訂保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限額天花板,以避免匯率風險增大,金管會也持續追蹤壽險業的匯兌損益以及避險情形,這些規定都衝擊了今年的國際板債券市場。根據櫃買中心統計,今年1月與2月的國際板債券市場都吹冷風,總發行金額不到10億美元,發行金額相較去年同年期,單月衰退了七成到八成。直到3月,因卡達政府在台灣發行60億美元債券,推高3月的國際板債券發行量達68億美元,較去年3月成長7%。但到了4月,國際板債券目前僅發行了2檔,分別為中東石油投資公司Arab Petroleum Investments Corporation以及花旗環球市場控股,分別發行3億美元以及0.3億美元的國際板債券,同樣都是5年期。銀行業者指出,台灣資本市場健全,且認購債券來源穩定,國際機構在登台前就可確認買方市場眾多,過去台灣是國際機構眼中發行國際板債券的寶地。金融業者指出,過去保險業在沒有金管會縮手國際板債券之前,因應避險考量以及追求穩定收益,多以長天期商品為優先考量,以平衡資產端以及負債端的存續期間,吸引不少國際機構登台發債。金融業者指出,此次金管會出手管制國際板債券後,海外發行機構礙於台灣買盤不再像過去熱門,只能在門外觀望,無法直接登台發債,除非債券利率佳、時間長,才能吸引壽險業買家進場,海外發行機構也能成功登台發債。以今年3月卡達政府在台灣發行的60億美元債券為例,30年期利率4.817%,讓壽險業出手投資,傳出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華郵政都是買家。 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