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經典賽資格賽這盤「清粥小菜」,
,中華隊下個任務是9天後開打的亞洲錦標賽;儘管比賽強度不高,
,有機會在自己的地盤奪冠,
,但大陸隊相隔15年再度來台,
,這場海峽兩岸的面子之爭,
,台灣沒輸球空間。
中華隊總教練謝長亨表示,
,打完資格賽後,
,全隊休兵兩天,
,21日決定亞錦賽24名國手名單;原則上就是以目前中華隊球員為主,
,不會有太大變動。
亞錦賽28日起在台中洲際、台中球場展開,為期5天,共有中華、日本、南韓、大陸、菲律賓、巴基斯坦6隊參賽,以單循環賽事決定名次,中華隊將在30日對決大陸。
大陸從1985年起首次打亞錦賽,唯一來台出賽紀錄是1997年;後來因政治因素,2001、07年在台灣主辦比賽都未出席,今年才破冰。
中華隊在2008年北京奧運破天荒不敵大陸,隔年經典賽再敗,落到本屆從資格賽打起的命運;09年亞錦賽在日本札幌進行,中華隊13:1提前在7局KO大陸,抱回亞軍。
大陸月底來台陣容,就是到南韓釜山參加亞職大賽的「中國之星」隊原班人馬,整體實力不強;8日被Lamigo桃猿隊14:1狂電(7局結束),再戰中華隊威脅性不大,但我方仍需提防對岸派出怪投攪局。,
六大工商團體今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
,商總理事長張平沼表示,
,會中未提及馬王政爭一事,
,主要是表達六大工商團體擔憂台灣競爭力,
,假如政府政策無法推動,
,競爭力可能會更衰退。
張平沼說,
,王金平把立法院運作情況、癥結點都說明清楚,
,雖然院會停擺,但委員會仍照常開會,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王金平「比我們更著急」。
六大工商團體聯合建言聲明包括呼籲召開國是會議,張平沼說,王金平並不反對且願配合。,
立法院經濟、財政、內政聯席委員會今日審查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
,自上午10時許宣布休息後,
,國民黨召委黃昭順於下午5時28分左右與黨籍立委進入會場宣布開會,
,在野黨立委當時無人在場,
,藍委審查通過一至三條條文,
,隨後宣布本日會議到此結束,
,在野立委事後已展開連署,
,要求復議。,
謝長廷訪中效應持續發酵,
,雖營造出民進黨與對岸交流的新契機,
,但蘇貞昌冷處理,
,部分獨派人士則批謝砲火不斷。「冷熱失調」,
,正可形容綠營面對中國政策難以突破的困境。
謝長廷訪中,
,在藍綠陣營形成截然不同的反應。國民黨籍前立委邱毅受訪表示,
,如果民進黨作出改變,
,國民黨在兩岸關係的有利機會不再獨占,
,政權會倒得更快。正在大陸「精進之旅」的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
,也被媒體報導是因謝長廷登陸效應,才加緊赴大陸的腳步。
顯然,謝長廷的「開展之旅」,不但在黨內掀起波濤,也對國民黨長期視兩岸關係為「專利」的局面,產生不小衝擊。然而,對謝最大的反彈,竟來自同黨同志。行前就有人要他「別去朝貢」,祭祖拭淚又被批為「過度表演」;民進黨內對中國政策雖莫衷一是,卻不准謝自提「憲法各表」主張。
這些批謝的民進黨人,嘴上仍強調兩岸應交流,卻不能認同「謝式交流」,但又提不出比謝更高明的交流對策。說穿了,還不是閉鎖心態及見不得別人搶頭香的酸葡萄心理在作祟?
政論家南方朔昨天與蘇貞昌對談時就表示,綠營基本教義派不斷把謝長廷說成「賣台」、「朝聖」,但講這些話實在沒意義,「全台灣沒有一個人會相信他跑去賣台」。這不是南方朔在幫謝長廷背書,而是此刻仍提「賣台論」已無賣點。
誠然,馬政府治績不佳,支持度持續往下探底;但民進黨若繼續在無聊的賣台議題上糾纏,只會更令人反感。民進黨固然不必陷入「中國熱」,但蘇貞昌身為黨主席,面對黨內眾聲喧譁,就算無力整合意見,至少也該出面疏通黨內反彈聲浪,朝向良性討論。
此刻蘇貞昌仍擺明「不急」,既不積極尋求黨內共識,連原本規畫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也可能往後推遲。蘇貞昌的冷處理,自有其盤算,但如此不但坐失兩岸政策轉型的良機,還給國民黨有喘息機會,也難怪南方朔提醒蘇貞昌:「民進黨不要高興得太早」。民進黨這一步若走不出去,2016年的機會確實不能高興得太早。,
民進黨昨舉辦火大遊行,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說,
,要換掉反改革的政權,
,並罷免馬英九與國民黨立委。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表示,
,罷免總統可在立法院提案,
,但通過的可能性不大,
,門檻很高。王金平也說,
,辦活動一定要有訴求,不然無法聚焦,他們有他們的訴求,予以尊重。,
那小孩站在陰天的堤防上。
海面上沒有任何船隻的蹤影。這一帶剛下過雨,
,堤防上到處積著淺淺的水,
,彷彿一面長長的鏡玻璃,
,沿著海岸微微轉彎,
,像是有誰從雲端隨手一劃所留下來的弧線。流水一般的弧線,
,彷彿才有一隻巨大的鯨魚貼近水面游過,
,而推出的浪線正好抵達這裡。
小孩站在堤防靠海的那一側,
,看上去很焦慮、很難過的樣子。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呢?更遠處,
,另一道更長的堤防圈出了港的界線,
,許多躁動的小小海浪就被豢養在小小的港裡,港灣裡的大船小船,則被栓在各自的碼頭旁邊。海況不佳時,港邊最好就是這幅安居樂業的景致。但這是不是我們所期待著的景致呢?我順著堤防的方向望去,堤坊盡處的燈塔前,一個披了雨衣的男子坐在矮凳上守著他的釣竿,面向港外的大海,深深弓著背。海浪一次次嘩嘩撲打上來,激起浪花,白色的水沫漫天灑下,碎落在他的雨靴前……
我們都在等待什麼呢?陰天的港邊沒什麼遊客,只有海鳥時不時伸展著翅膀飛過我們,又盤旋繞回,往復又往復,後來也都分不清楚了。我走向小孩,球鞋踩著汲汲的水聲遠遠就被聽見,他轉頭看我,有點尷尬,帶著努力克制的鼻音說,「聽說鯨魚離開了,」稍頓一頓,又說,「你知道鯨魚已經離開了嗎?」
我聽說過鯨魚的事情,前陣子新聞播得很頻繁,說是港灣改建的工程影響了海流的方向,整個港區成了一個巨大的拖網,隨著海流游進來的魚群,許多就不知道怎麼再游出去了。聽起來不是很合理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不懂漁撈作業、水族習性或水流或物理學,只知道有人好像意外在港裡拍到了一尾老鯨魚的照片,體型不大,但學名很長,實在記不清,所有人都記不清,但所有人都非常關心。「鯨魚是無辜的!」,我記得有人在網路上這樣留言說著,帶著生氣、責備與惋惜的口氣。我懂他的感覺。真說起來,又有誰不是無辜的呢?
多數時候我們都無知,而無知就是無辜的,只是當下往往來不及釐清辨識。總是這樣的啊,好像想通了什麼,但事情已經發生了,也已經過去了。我在小孩身邊停下腳步,遠道而來的海浪從堤防的頂端一路拍打過來,像是頑皮的小孩沿街敲打著商家住戶的門窗,到我們腳下時,力道已削弱許多了,水花濺不上來,只帶著嚇人的聲響與輕輕的地震。
我對小孩搖搖頭,說,我知道的不多。海浪一次又一次拍打著我們腳下的堤防,彷彿再三確認著我們可以感覺到腳下真實的力量;彷彿努力提醒著什麼事;彷彿年輕、易怒、易感的我仍在心裡與自己爭執。
如何才能從已知的經驗裡,重新回到無知的狀態中去呢?我隨著小孩的視線望向遙遠的海面,亂雲堆疊在那兒像是無人整理的棉被。我摸摸小孩的頭,而小孩轉過身去,背對著我和我們身後的港、以及船、以及臨港的水岸和岸上的房屋,默默望向前方深不可測的大海。
好老好老的鯨魚,年少時候的我們曾一起努力搶救、希望挽留但終究沒有的鯨魚,會不會記得這個曾經困住他巨大身體的小小的港灣呢?,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謁中山陵,
,宣讀民國紀元及署名官銜的祭文,
,並在博愛廣場發表談話稱,
,國父孫中山創建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現在已一○三年了。
王主委談話時,
,陪同的北京國台辦官員刻意避開,
,廣場上的大陸民眾則圍聚聆聽。若王郁琦此一動作是在北京當局的默契之中,
,這將是一個扭轉兩岸格局的大動作,
,也令人對兩岸未來的新境界增添了信心。這個場景,若是出自雙方默契,真堪謂是習近平與張志軍的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大手筆。
王張會落幕,張志軍留下了餘音繞梁的一句話。他說:「要破解(兩岸)一些難題的話,我們必須要有一點想像力;不僅是這樣的會見(王張會),對兩岸未來的發展,也應有更大的想像力。」
由於他話中帶到「不僅是王張會」,因而此語被解讀為是對「未來的馬習會」應有更大的想像力。但即使不作此解,這句話應在說:兩岸現在的想像力不夠,面對未來「應有更大的想像力」。
就議題的談判言,此次王張會也許是近年雙邊會談中進展最小的一次。幾乎所有的議題皆以「具體落實」、「務實處理」、「盡早解決」或「探討可行途徑」等懸念語詞帶過。對照之下,雙方達成了王張二人互稱官銜的協議,與刻意呈現「政府首長對政府首長」首次會談的場景,及啟動了白手套與政府之間的換軌工程,即儼然成為舉行此會的主要政治宣示。
何況,王郁琦的謁中山陵祭文,是以民國紀元及「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官銜署名,又以正式官銜在南京大學演說;在在顯示,這次王張會的表現已超越了一般人的想像。有人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撐起整個地球;未來的歷史會不會說,從互稱王主委、張主任開始,你就可以改變兩岸的格局與命運?
王張會發展至今,王張互稱官銜涉及了治權層次;而王郁琦在中山陵說中華民國一○三年,則關乎主權層次。倘若這個全景,皆是在雙方的默契之中,則兩岸關係即有可能從「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階段,進入「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相互承認」的境界。張志軍說「兩岸未來應有更大的想像力」,莫非正是需要這方面的想像力?
此次王張會中,北京當局對王郁琦的官銜仍是「謹慎處理」。張志軍主任在口頭上稱「王主委」、「郁琦主委」;但大陸媒體則稱「台灣方面陸委會負責人王郁琦」,也就是接受了「陸委會」,卻保留了「主委」。這樣的安排,若顯示大陸媒體未來亦可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其他部會的官稱,不再「加引號」,但不稱官銜,如稱作「台灣方面行政院負責人江宜樺」,亦是重大的突破。相較而言,王郁琦以民國紀元與官銜及直稱國父與中華民國國號的謁陵動作,如果亦在國台辦「孫中山的豐功偉業已經載入史冊」的默認範圍,則此次王張會可謂一舉對兩岸的「稱謂論述/治權論述/主權論述」皆有了想像力破表的試探。如此,豈不是意義非凡?
「互稱官銜」不只是「治權論述」的問題,因而若只是「相互承認治權」,仍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如果不能往上處理「主權論述」,則「互稱官銜」即可能呈現「一邊一國」。於是,為了不使「互稱官銜」流為「一邊一國」,即須首先處理「國家尚未統一的兩岸政治關係」(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語)。
解決的方案即是「大屋頂中國」:在大屋頂中國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一部分的中國,同屬主權相互含蘊並共同合成的「一個中國」。
兩岸若是共同接受一個「大屋頂中國」,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為「一部分的中國」,雙方官員互稱官銜,即不致呈現「一邊一國」,而是同在「一個大屋頂中國」之下及之內。
此次王張會,大陸媒體至少已將陸委會「去引號」;則既可稱「台灣方面陸委會負責人王郁琦」,則若在馬習會稱「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亦是順理成章。只要有「大屋頂中國」的念想,馬習會也就沒有障礙。至於王郁琦的中山陵談話,若可視為在主張「中華民國是一中架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則也不妨看成對「大屋頂中國」的探索。這些端緒將如何發展,都需要更大的想像力。,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昨天聲援占中運動表示,
,香港政府以及北京應尊重「占中公投」彰顯的民意,
,並回應香港民眾對於落實真普選的訴求。
趙天麟說,
,這是香港人民的勝利,
,無論最終公投結果為何,
,香港民眾透過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主張,
,其結果應該被尊重。
民進黨指出,
,香港「占領中環」公投活動至今已超過七十二萬香港民眾參與投票;儘管由民間主辦的公投遭受各式各樣阻撓,
,包括大規模駭客攻擊、北京發布「一國兩制白皮書」宣示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港府及北京更宣示占中公投是「非法」、「無效」,但都無法澆熄香港民眾對民主與改革熱切期盼。,
南投市長許淑華再遭週刊爆料私人感情問題,
,對週刊報導內容,
,許淑華強調,
,許啟明遭通緝一事,
,她不知情,
,但「他」自己有責任去面對。至於週刊報導的內容有些誇大渲染,
,她不想隨之起舞,
,更自認個人感情是私領域的事,
,沒有必要事事都要公告周知或回應。
許淑華說,她和許啟明是男女朋友,許啟明「從未改過名字」,是週刊刊載時,誤將「明」寫成「銘」,許啟明沒用假名,更沒去義大利留學過,而是曾旅居南非,從事家具進口貿易並非設計師。
許淑華還說,許啟明遭通緝一節「她完全不知情」,連許啟明自己也不知遭通緝。
許淑華說,原因出在許啟明疏忽,判決書兩次寄到他家,都沒接到,律師也只打一通電話給他,沒接到就沒再打,導致許啟明自己也不知道遭通緝。,